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 | 帮助无家可归者计划

2020/11/03


Passion is one great force that unleashes creativity, because if you're passionate about something, then you're more willing to take risks.


激情是释放创造力的强大力量,因为如果你对某件事充满热情,那么你就更愿意冒险。


《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到底是一门什么课?


《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课程通过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将学生引入设计氛围,提升对设计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设计意识。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迅速了解设计和制作的全流程,同时激发学生在过程中的思考和创造意识,考验学生对待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在课程设计上,主要分为游戏、讲授、实践三大部分。游戏部分侧重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将引入设计氛围,注入团队协助的概念,并启发学生思考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讲授部分侧重引导学生对设计理念和实践方式的基础认知,了解设计的全流程,并培养随时记录的习惯。实践部分侧重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工具使用、材料分析与选择,结构设计与实现,最终完成项目任务目标。


为什么是“Homeless Project”?


//帮助无家可归者计划


“设计”这一具有目的性的创造成为人们越来越依赖的生活问题解决方案,越发地具有影响力与地位。与此同时,社会之中的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健康与福祉等社会问题正在日益激化。正如同生活的需求需要被设计妥善解决,社会问题则需要一个立足于新的设计方式来解决。


2020年以一个“残忍”的方式展露在人们面前,蔓延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国内南方多发的洪涝灾害,让无数人流离失所,正常的生活秩序无法维持,这一情况对于原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更是雪上加霜。本学期的《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课程以“Homeless Project”为主题,即针对因灾害而无固定住所的人们,设计制作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暂时性庇护所。同学们需要在身体参与的体验活动中,对空间建立短暂且快速的认知,用限定的瓦楞纸为核心材料,在综合考虑现实的居住生存需求、适宜的建造方法和可实现的空间形态的情况下,为流浪者设计一个的临时居所。


板茂的纸建筑

为受害者的住房问题提供合适而具体的解决方案


开始“Homeless Project”


//PART1 打开身体,自由创造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中,每个人对于空间的认知、理解、构建也有着千差万别的看法。对于刚步入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大一新生们,如何初次带领大家认识设计、认识空间,甚至认识艾德、认识校园,学科平台组的老师们策划了这样一个开场。同学们以随机分配的小组为单位,利用尼龙绳、物体和身体,依次进行线与物体、线与身体的游戏实验。由此用线画出空间,而物体和身体都转变成了空间的一个支点。大家穿梭于教室、走廊、楼顶等校园环境中,探索着如何用不一样的物体形成种种空间的可能。随后,保鲜膜材料的引入,让同学们思考形成一个具有封闭性空间的必要条件。同学们在动手、动身、动脑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用心感受着彼此互动的同伴、周围开放的校园环境、以及自己创建的趣味空间。





线与物体、线与身体、空间的遮蔽


随后,各小组5-6人合作进行“脚不落地”游戏,即通过各自身体的组合,在保证身体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完成从五人有四脚可以落地,到三脚落地,再到无脚落地,难度依次递增。看似简单的身体搭建游戏,在实行地时候大家直呼太困难,尤其到无脚落地,由于身体的不同重量,在团队中找到能够稳定整体并受力的支撑点,大家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姿势,最终以不气馁的团队精神完成了无脚支撑,对支撑的概念以及团队的合作有了切身地体会。



脚不落地


经过了2天户外开放的肢体活动,同学们开始对彼此熟悉并慢慢建立自己团队氛围,大家在游戏中发挥着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身体的介入与参与感受线与面的构成,并引申出空间中“支撑”的概念,以及“支撑”在一个空间结构中的重要性。“纸”是一种普遍却有着无尽可能的材料,同学们动手对纸的把玩,直观感性地认识了纸的韧性,纸可折叠、可改变程度等特点。从简单地实现让“纸”站起来,到对“纸”有计划地裁剪和折叠,构建出拥有谷型和山型的立体模切,同学们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如何让材料从平面转向立体,从而形成空间。



让纸站起来


在开始构思草图前,同学们首先要求置身于校园环境中,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并对自然的有机形态展开调研。各小组需挑选出一个自然形态或一个来自于自然形态的物体,研究其结构中的几何、线形、或不规则等形态,从中发现并提取出他们所认为抽象的“美”的结构,经过小组讨论,将其应用在各自即将创建的房屋结构中。



自然形态调研


对于材料的认知,也决定着一个设计的最终形式外观和实用功能。同学们在领取瓦楞纸材料时十分兴奋,跃跃欲试地想要实验这个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材料。在通过对瓦楞纸简单的搓揉、撕扯、裁切、拼贴、穿插等方式,大家对瓦楞纸的物理属性建立了基础了解,而这一初步地实验,对下一步的草图设计和模型制作至关重要。



对材料的认知


//PART2 草图与模型


每一个设计的背后都包含了大量的图纸,需要反复地修正、思考,即便同样地东西不停地画也会变得不一样。 “我为什么而设计?”是引导学生首先考虑的问题,有了明确地设计目标后,再开始发散构思可供居住的空间形态。在绘制草图的过程中,在进一步加深空间比例和尺度的概念。以身体为尺度,丈量在限定区域内可能有的姿势和活动需求,通过一遍遍的思考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来优化设计方案。在草图绘制的过程中,也是在考验着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对于空间的形态和构造,每个同学其实都有无数个自己的想法,然而多个独特想法如何取舍、挑选或结合,需要彼此间不断地探讨、磨合、与协商。



草图绘制


在小模型制作阶段,激烈地讨论同样在进行。由于设计方案从平面的图纸到立体的空间,材料的问题、连接的问题、测算的问题、工具的问题、团队分工等种种困难迎面扑来,同学们的设计和行动方案在推翻、重塑和优化的过程中持续地探索和迭代着。



模型制作


//PART3 实体搭建


终于,到了实际的房屋搭建,各小组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团队合作下,展开了2天的户外实践。从观察思考、到图纸绘制、再到验证实践,同学们一步一步亲手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实现出来。在绘制草图时内心对设计方案的不确定,以及在连续工作中身体与脑力的疲惫,都在看到自己房屋空间的雏形后,慢慢消除。10天时间地全身心投入,在经历了无数个问题,和解决无数个问题的过程中,最终用最佳的行动完成了为流浪者搭建的临时居所。





搭建过程


这是属于我们的结课仪式






周五这天阳光明媚,天朗气清,同学们聚集在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楼下的中庭,迎来“Homeless Project”课程结课仪式和成果展示。看到一个个奇思妙想的创意和形态各异的空间结构,Tony Brown院长和学科平台的所有教师为同学们的全身心投入和满满活力所感动、高兴。每位同学和老师也被邀请去参观和感受每一个搭建的房屋,并综合作品结构、功能、形式、创意、和展示各方面因素的考量,评选出了最具人气奖,EAaD奖、最具同理心奖、最佳搭建奖、最佳创意奖这五个奖项,来鼓励大家在这10天内的大胆实践和努力付出。


EAaD奖:姆尔组

 组员:赵姬婷 李晓越 吴嘉雄 毛可欣 阮文杰


最具同理心奖:必胜氪组 

组员:刘轲 郭成文 胡玮 薛雅妮 任雨亭 林博宁


最佳搭建奖:无限维度组 

组员:王昊天 李明达 张丽华 陈阳 谭伟宇


最佳创新奖:天地组 

组员:许昊玮 王雨源 李宜千 李莹莹 何翱


最佳人气奖:24+WHoSAMe组 

组员:贺浩 马忆潇 王怡婷 宿可昕 艾自乐


他们说


王世钰/环境设计2004


因为高考集训那种固化的学习方式让我长期停留在那种封闭压抑的学习氛围里,但是在我大一刚开始学习的这门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课里让我对学习有的新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的思维更加开放活跃,我个人是喜欢这样的课程,每天虽然忙碌,但是有事情可以做,做有意义的事,让我很有成就感。一这门课为我大学四年的开端,我相信它会一直激励我,鼓励我变得更好,我相信它不止是一门课 ,更是我与“设计”的更深层的交流,并从中不断汲取养分,更好的修炼我自己,通过我们未知定义小组团队合作完成了“流浪星球屋”的搭建,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不断协作的过程中,又不断互相磨合学习,不仅让我们对团队里的成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又相互借鉴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许昊玮/环境设计2001


在这次课程的建造方面,我希望能够造出一个满足流浪者生活起居的房子,满足私人空间的需求。在选定建造场地后立即对场地进行测量,并依靠地形进行方案设计,最大化的利用材料。这是一个比试创意的过程,必然会否决一些方案,甚至到最后的房子也和最终方案有出处。同时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例如前期的方案决策缓慢,对材料的了解不足,工具准备不齐全和对材料用量的错误估计,这些都是我要在以后学习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吕仁杰/视觉传达设计2002


这两周课程主要是团队的一个合作,从开始用线搭建空间到后来用瓦楞纸搭建空间,从中让我感觉到了一个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还没开课之前我对这个专业以及画画这个东西特别的排斥,但通过这两周与我们小组、老师和班里同学的相处,我感觉到了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互帮互助,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默契,因此我对这个专业从原来的排斥转变到了慢慢的喜欢。这两周下来,我认为在学设计这方面就应该有一个跳跃的思维,不应太过局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脑子更加灵活,思维更加活跃。


杨洎澜/环境设计2001


这次活动刚开始感觉很有意思兴致特别高,从图纸到设计到实践一步一步亲手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实现,感觉特别充实。虽然每天都相当于满课很累,但是房子初步有雏形,心里的自豪感满足感油然而生。在过程中也学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把每个人的想法融会贯通,同时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刘丹玉/环境设计2004


拿到“Homeless Project”这个主题后,每个人都在研究可行方案以及如何搭建稳定的根基。在搭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裁剪过程中出现误差,房子不结实,不稳定等问题,但是我们及时整改。在这次的团队合作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在做任何事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并且做出相应的计划去实行;其次,制定可行的方案,具体落实到每一步,出现偏差时,及时整改。这次的课程也让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更好的锻炼了动手与表达能力。


总结


为期两周的《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课程,选择以“Homeless Project”这样创新性的主题来刺激学生,教导他们灾难当前如何生存:面对COVID-19与洪涝灾害他们并非无助,身为未来的设计师,他们也可以有所贡献。


社会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方法,更应当是一种视野。当我们的设计不仅仅立足于专业的功能与个性,而上升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希望让每一个设计之下的参与者都能够感受到能量的流动和来自设计者的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