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安欧亚学院三十周年校庆之际,学子薛御鑫将办学理念与校园记忆谱写成词,以原创说唱献礼母校。作品同步打造数字视觉艺术,用图形勾勒三十年发展。作品以新媒体为媒介,实现听觉与视觉的创意共生。


作品以“做平凡世界的一束光”为核心视觉,呼应学校 30 周年校庆。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现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近三年毕业生的群像轨迹:从入学到成长,再到就业与深造。点点光束汇聚,折射出学院三十年来点亮未来的使命。





以2006年就业问题反思切入,借整改场景、学生课堂到职场蜕变、真实就业数据墙、校友感恩及未来展望画面,用温情具象的视觉语言,传递学校务实负责、有温度的教育理念。




作品以人物叙事为核心,通过人像摄影、深度访谈影像与历史影像资料的三维融合方式,系统性地记录并建构欧亚学院三十年发展历程中的人文图谱;以多维叙事结构,完整呈现包括教师、退休教职工、行政管理者、后勤服务人员及“欧二代”等不同群体与学校共同成长的生命轨迹。

《数字欧亚》作品将西安欧亚学院30周年的建筑及景观进行了1:1数字复刻,并搭建了数字欧亚可视化平台。在该数字空间中,观展者可以借助“VR”及“PC端”游园体验,沉浸式地感受校园风貌。




这是一次个人记忆与集体探索的跨时空对话。作品由《我们的十年——校园景观插画》与《欧亚AR寻宝记》共同构成,分别从“静观”与“动探”两个维度,重塑我们与校园的情感连接。手绘插画的温度,深情镌刻了一位学子成长为教师的生命轨迹。笔触之下,建筑不仅是风景,更是视角从“仰视”到“平视”、从接收到传承的岁月见证。AR交互则以数字科技为引擎,将30处校园地标化为趣味互动的AR秘境。师生校友在虚实交织的“寻宝”旅程中,共同编织了一份生动活泼的当代校园记忆。




作品由30幅以校庆三十周年为主题的丝网版画构成,作品中包含数字30及校园的建筑、人物等元素,作品通过有趣味性的图形和丰富的色彩,以及丝网版画这一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作品的魅力。

聚焦欧亚学院的新老建筑,创新采用手势交互方式。当观者做出特定手势,新老建筑的画面会随之产生交互变化,仿佛在时光维度中对话。这组作品,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更是对欧亚学院三十周年的深情礼赞,希望能让每一位观者都能在交互体验中,触摸到学院的历史温度,感受到学院的蓬勃生机。


《EU30·时光织梦》以纤维艺术为媒介,以学校三十周年“EU30”符号为基底,通过师生共创的方式,经过不同身份欧亚人的层叠编织,以手工的温度呼应“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展示不同人眼中对欧亚的印象,既是对欧亚的具象化存档,更是对未来教育生态的开放性提案——正如毛线可通过无限编织创造新形态,教育亦能在平凡日常中孕育无限可能。






依托北服天美腾讯游戏联合实验室,2025元梦之星春季工作坊产出的五组地图皆以西安欧亚学院为灵感创作。其呈现的游戏互动地图设计包含课堂到职场蜕变、真实就业数据墙、校友感恩及未来展望画面,借温情具象的视觉语言,传递学校务实负责、有温度的教育理念。

每个创意都是对可能的探索,
每次实践都是对现实的温柔介入。
欢迎您继续探索更多作品,走入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共生:30×30×30》,感受艺术与科技共生共长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