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学子
怀揣着对设计的热爱与探索的渴望
奔赴在实习岗位
切身感受“学以致用”的力量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分别制定详细实习方案,秉承“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携手行业领先企业,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艾德ESC实践项目。


学生深度参与:西仓非标商业实践工作坊、际华3511商业空间升级改造项目、雁塔区城市家具全周期管理规划指引项目、清涧县小学环境改造项目、宜家家居“数字新零售”项目、Oatly燕麦奶宣传片项目、Local本地数字影像记录项目等,在真实项目中解锁“知行合一”的成长密码,让课堂所学转化为可落地的设计力量。





艾德始终重视实习全过程管理,分院领导带队深入企业走访,课程教师团队化身“成长伙伴”,用专业与耐心为学子保驾护航——他们既是关注安全与进展的“守护者”,也是解析难题、点拨思路的“引路人”。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指导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实践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我们深入企业开展考察,密切关注学生的安全与实践情况——从方案设计到现场配合,从客户沟通到团队协作,看到他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真实能力,逐渐褪去青涩、走向成熟,我倍感欣慰。此次实习让我更坚定地认识到,只有深化校企联动,才能有效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
“在实习指导中,学生们起初带着生涩与茫然,困惑于如何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方案,又如何与企业导师、客户有效沟通。但他们眼中始终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最让我欣慰的,是见证他们的成长轨迹。透过一篇篇实习日志,我读到他们的挫折与突破:有人第一次独立完成施工图纸,喜悦洋溢;有人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倾听与表达;还有人通过实地考察,深化了对材料与工艺的理解。这些点滴进步,远比分数更能衡量教育的成效。”

“初期,总能从他们脸上看到课堂理论与现实碰撞时的迷茫与无措。我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倾听者与引导者,帮助他们消化第一次方案被否定的挫折,理解商业需求与艺术表达的平衡。
最欣慰的,是看到他们中后期的成长:开始主动思考,敢于提问,甚至能提出比预期更成熟的解决方案。那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担当的转变,是教室里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



“同学们在走入职场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着变化。在不断尝试和磨练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收获勇气。对于同学们来说,实习是一段探索之旅,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行业图景,在实践中拓展眼界,并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这些成长与突破,将成为未来职业道路上最宝贵的底气与经验。”

“这段时间作为实习指导老师,看着这群大三学生的蜕变,心里满是触动。从刚来时对着流程手册反复确认的拘谨,到如今能主动对接任务、灵活处理突发状况的干练,不过短短几周,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成长加速度'。每次看到他们兴奋地分享工作里的收获或是带着思考来探讨工作细节,都让我真切感受到实践对人的塑造力。”


“一路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们真的在用心成长。
在AI公司,他们第一次直面前沿技术的应用,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在游戏公司,他们耐心处理繁琐工作,懂得了创意背后的坚持与协作;在数字创意企业,他们学会了倾听客户、不断改进,把课堂的想法转化为真实的作品。
他们不再只是课堂上的学生,而是在慢慢学着成为职场人。”
“实习期间,学生们在“真实项目”中的成长令我感触颇深。课堂上虽反复练习交互逻辑、用户体验和Figma设计,但模拟案例终究缺少实践压力。而进入企业后,面对模糊的需求、开发限制与多部门协作等现实问题,他们才真正体会到设计的挑战:有人因技术实现不符熬夜修改原型,也有人因用户测试发现流程脱节而重新梳理。正是这些'碰壁'的时刻,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以用户为中心、以落地为目标'的设计内核。比任何课堂讲解都更加有力。看到学生眼中迷茫转为笃定,我感受到他们对专业的认知正不断深化。”
目前,艺术设计学院暑期实习仍在火热进行中,同学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在实践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相信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将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坚实的基石!

“作为一名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暑假开始我就进入建筑劳务公司实习,负责工地测量与CAD绘图。这段经历让我从艺术构思走向项目一线,真正触摸到设计落地的过程。
在现场,我参与测量放线、复核数据,体会到每个细节背后对精准的严格要求;在办公室,我将测量结果转化为规范图纸,提升了空间转换和图纸落地的能力。
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好的设计不仅是美学,更是技术与实践的结合。对空间、材料与工艺的真实理解,为我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西仓新二手市集的实习中,通过与商户交流和实地观察,我发现人们更容易对与自己关联紧密的商品产生兴趣。在统计收入的两周里,这一感受尤其明显。这也让我想起宋群老师在公开课上讲到:‘设计一定要与商业结合。’
本次实习中,我们走访非标商业项目,聆听经营者的理念,深入体验运营模式,让我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非标商业这一新兴领域,也意外发现了自己在销售方面的兴趣与潜力,为未来职业方向提供了更清晰的参考。相信这段经历,会为我今后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作为设计师助理,我第一次完整地跟进了一个大型文旅项目。最大的挑战倒不是想创意,而是怎么让创意'安全落地'。我曾经为了一个理想中的效果,反复和施工方沟通工艺、核对成本;也曾经因为一种新材料不熟悉,差点出了设计纰漏。这些小小的'磕绊',让我慢慢褪掉了学生时代那种理想化的视角,真正意识到——室内设计,其实是艺术、技术和预算之间一次次精准的平衡。”

“在大相科技公司实习,我像一枚被卷入创意飓风的叶子,被吹得翻飞,也被打磨得脉络分明。
第一次听见'展陈'这个词,它不再是课本上的黑体字,而是一条完整的价值链——从 IP 故事的一粒种子,到玩偶、场景、门店,再到消费者眼里的一束光。
我跟过整条链路:给每只玩偶做出相应的场景故事,用草图、SU做出效果图,在和工厂对接,首批发往门店那批在制作上,运输上所出现的问题,在进行去线下门店维修。项目结束那天,我手里攥着下一版改良方案,忽然明白:设计不是把图做漂亮,而是把'意外'也设计进流程。”

“这次在西仓实习让我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西仓市集拍摄、西仓内文创销售到展览引导,我不仅提升了摄影与沟通能力,也学会了如何与观众互动并维护现场秩序。通过这次在西仓的实践,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与社会、商业的联系,对未来学习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实习中我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我承担了很多平面设计任务,经历了创意与耐心的双重考验。起初,我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效率较低,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熟悉快捷键与高效技巧。在遇到色彩搭配等难题时,我也学会从专业设计中汲取灵感,尝试组合不同元素,提升视觉表现力。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在应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快速调整设计思路,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了满意的作品。不仅技能有所提升,我也变得更沉稳、更有信心。每一次挑战都让我成长,我愿在数字媒体领域持续积累、踏实前行。”
从课堂到企业,从图纸到落地,艾德始终践行“以实践促教学、以教学强实践”的育人机制,把“雇主导向”融入实习每一环,无论是匹配企业真实需求的项目设计,还是教师全程陪伴的成长指导,亦或是学子在实践中收获的职业素养,都是为了让每一位艾德人,都能在毕业时拥有“对接行业”的底气。
未来,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链接更多优质企业资源,打造多元实践场景,让学子在真实课题中锤炼专业能力、明确职业方向。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设计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教育的意义,在于助力成长。
未来,
他们终将带着这份“知行合一”的力量,
用设计之笔,在更广阔的天地里,
描绘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