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界的课堂:一周首尔的国际教育新体验

2025/08/06    阅读量:

从西安到首尔,

一场被按了快进键的

“世界观更新”


国际化从一句招生口号变成可落地的课程实体,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国际合作就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修,而是一场对教育体系与学生双重维度的深度重塑。


2025年7月6日至12日,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23级三个专业(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双语班的40余位学生,在胡雪娇、上官悦与王天俊三位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带领下,赴韩国建国大学完成了一场为期一周的国际课程从西安到首尔,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把学习延伸到真实的城市现场。在这短短一周里,学生们加速积累了跨文化的理解力、团队协作力和实际项目执行力,两所大学则成为连接人才与现实需求的桥梁。这正是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合作最鲜明的意义:用实践与交流,按下未来教育的快进键,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世界观的深刻更新。

从“听课”到“用文化做设计”,

把文化差异变成设计机会。


在前2天的理论课程中,韩国建国大学的三位教授分别向学生讲授了韩国历史及风俗,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韩国的文化发展及意识形态演变,在课程的最后,教授巧妙地通过有趣的互动设计的游戏方式将,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个韩国词语,让同学们分为2-3人一组,根据课上讲授的韩国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1小时快闪创作里,学生要把韩字拆解成可讲述的视觉故事。当不同背景的东方文化在一张A3纸上相遇,文化不再是背诵的知识点,而是可操作设计画笔。


在看与玩之间,

找到设计的切口。


在之后三天的实地调研中,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同学们跟随韩国教授,走访并深度体验了首尔现代国立美术馆、乐天水世界,以及韩国电影博物馆,在看到了许多国际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拓宽视野的同时,也深度的感受到了韩国民众的生活方式,通过场地的感知预调研,同学也根据自己的的专业进行了设计调研与空间提升构想,例如对乐天水世界进行服务设计与用户行为调研,对现代国立美术馆进行视觉系统与城市情绪色谱对照实验,对电影博物馆的叙事空间与符号转译进行调研等。

(学生和老师在博物馆中参与了互动体验)


从传统门类到

“生活设计矩阵”的启发


在同学们沉浸在韩国历史的趣味的同时,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们与韩国建国大学设计学院的多位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通过了解韩国建国大学在设计专业架构的拆解与重组,韩国建国大学在 2023 年启动的「Life Design Cluster」改革,打破了视觉、产品、空间三大设计学门的传统边界,从生活的逻辑出发,将设计重新整合为五大板块:Sensory Life(感官生活)Care Life(疗愈生活)、Play Life(游戏化生活)、Green Life(可持续生活)、Digital Life(数字生活)这样的专业重构与研究方向给了艾德设计学院的老师们许多启发,对双方院校、学生以及区域教育生态都具有深远意义。


从国际交流到国际共创这一周的跨国课程合作,是一次深入推进教学国际化的实践探索,也是一套可验证、可延展、可持续的教学系统正在成型。在全球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与韩国建国大学之间的合作,正从短期交流项目走向“教学共建、质量共生”的新阶段。


这不仅是为课程叠加一段海外学习经历,更是通过四个关键支点——可量化、可迁移、可持续、可评价——推动教学质量迈向新高。


“可量化”层面,课程安排了许多互动式创作任务——例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韩国历史与文化知识,以小组形式围绕韩文字“삶”(意为“生命”)展开一小时快闪创作,现场呈现出多个文化融合下的视觉叙事作品,并由教授进行评选和点评,形成清晰的学习反馈闭环。


“可迁移”方面,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打通——上午刚学习韩国电影史,下午便走进韩国电影博物馆,让知识从课堂走向空间,形成跨学科、跨语境的迁移能力。


“可持续”体现在合作机制的稳定推进上:此次项目是艾德与建国大学连续开展的年度国际课程之一,未来也有望进一步发展为学期交换与联合教学等更长期合作。


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的成果已纳入学院教学评估体系,为国际合作课程提供了结构化的质量反馈,确保“可评价”,也为未来课程的优化与拓展提供数据支持。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来说,这次合作不仅促进了师资成长,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推动了学院治理和评价体系的优化;对学生而言,这是一段将文化认知与专业技能浓缩融合的学习旅程,也是一种未来可以复制与拓展的成长路径。


学校搭建平台,学生主动调用;学校沉淀经验,学生获取能力。这不再是单向输出的教学,而是面向未来的双向共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流还初步探讨了未来开展学期交换与游学项目的可能性,为更深入的国际合作打开了空间。

过程彩蛋

课程中还藏着一个令人惊喜的“过程彩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们走进了韩国知名设计机构203信息图表研究所(203 Infographic Lab)。作为亚洲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设计团队之一,203长期为联合国机构、国家博物馆、知名媒体及企业提供可视化设计服务,并致力于推动“信息即媒介”的设计理念在教育与传播中的落地当天,203研究所创始人张圣焕亲自为艾德师生开设了一场信息图表特讲,以“结构化思维如何重塑设计表达”为主题,分享了他对当代设计师角色、媒介理解力和AI时代教育转型的深刻思考。讲座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思维的结构化,应该先于表达的技巧。”这句话让许多同学印象深刻。



短短2小时的交流,却是一场真实而深刻的“设计对话”——没有高高在上的讲授,只有知识的对流与共鸣。更让人欣喜的是,学生们的反应极好,现场互动频繁,许多灵感在小小的会议室中悄然生长,碰撞出新的思考方向。

视觉专业学生部分作业分享

结语

教室没有墙,世界就是课堂。

当国际合作课程成为教育体系的常态,艺术学院的定位也随之转变——不再只是培养会画图的人,而是培养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新定义问题并提出创新方案的人。从西安到首尔,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不断刷新课堂边界,将教学延伸至真实的城市环境中。学生收获的是跨文化、可迁移的能力,城市吸纳的是可实践的创新思路,而大学则成为连接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桥梁。


在为期一周的课程结束之际,建国大学的教授们为每位参与学生颁发了结业证书,不仅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也为这场跨国交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正是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推动国际合作的深刻意义:让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促进连接与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