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由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主办,文化传媒学院参与的“非标项目共创成长”实践工作坊,正式启幕。本次工作坊围绕“真实场景需求、技术可行性、商业可持续”等真实问题展开,将单一化、碎片化的实习项目,转化为系统性的项目式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的创新性实践。

在西安欧亚学院“雇主为导向,学生为中心”(ESC:Employer-oriented & Student-centered) 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下,此次工作坊基于真实场景,打破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开展真实场景实践+研学学习体验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在真实商业场域中思考个人职业成长及专业能力提升。
参与该研学工作坊共有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 3 个专业 24 名学生和 7 名教师,文化传媒学院 16 名学生及 3 名教师参与。不仅实现了跨专业融合,更促进了校内的跨学科融合教育实践。



01.西仓生活节实践场:
聚焦社区商业活化与城市文化更新,学生将参与现场管理及影像记录等工作,并通过宋群老师公开课,深入理解商业运营与设计。
02.文化商业园区研学工作坊:
围绕米禾农场&土上工作室、剪鸭村&蔡家坡、叁伍壹壹等新兴商业空间,组织交流与参观考察活动,深入理解文化与商业之间的互动逻辑,激发在地资源的设计再生可能。
通过现场走访与真实项目驱动,学生将在专业导师与企业投资人及负责人共同指导下,完成阶段性策划与成果可视化输出。


胡建波教授在开营第一课中围绕“商业逻辑、专业发展与实践能力”三大核心展开讲解。他强调,设计与传媒专业的学习应聚焦真实场景与客户需求,理解商业价值、投资逻辑与企业运营要素,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能力。通过欧亚学院等案例,讲解了成本控制、营销策略与合规管理,指出“为客户创造价值”是设计和传播的核心目标。






他提倡“知识外显”,鼓励学生通过PPT、视频、日志等形式将学习成果具象化,在实习中主动融入企业流程,提升项目理解力和执行力。在学习方法上,他强调“输出式学习”与“情境化应用”,通过表达、提问和反思深化认知。在心态建设上,他提醒学生调整自我定位,不自我设限,保持谦逊、自信和积极参与的状态,在团队合作中锻炼协作能力与商业素养。
整场分享为学生未来的实习实践与职业路径提供了深刻启发和系统性指导,同学们在引导下踊跃提问,帮助他们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完成从学习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转变。
本次工作坊采用“导师制+阶段性成果汇报”模式,学生将围绕调研、分析、策略、执行全流程展开实践,最终在结营展示中进行综合评估与反馈。
本次“非标项目共创成长”工坊开幕,不仅是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也为同学们搭建了通向真实商业世界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