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普通的纸,能有多少种可能?是写满文字的日记本、折叠成飞机的童年记忆,还是被随意丢弃的废纸?但如果告诉你,纸能开启一场从平凡到非凡的美学之旅,塑造完整人生的“无用之用”,你会不会觉得有点意思?



23级学生纸材作品
西安欧亚学院30年校庆装置设计
AI 时代,重复性工作逐渐被智能机器所取代,人类的独特优势——创造力与审美力,愈发成为立足时代的根基。美,绝非生活的附属品,而是贯穿其中的根基,它关乎我们对品质的感知、对细节的洞察,更关乎未来的竞争力。


19级学生纸材作品
景观空间设计推演
艺术培养的共情能力,让我们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与思想。通过艺术创作,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用细腻的情感去感受生活。这种共情能力,使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具深度和温度的作品。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技艺,更是培养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与理解。






20级学生纸材衍生物作品“隐”
作品被美术馆收藏




22级学生纸材作品
装置陈设设计


18级学生纸材作品
生态理念坐具设计
当我们砍掉这些“无用之美”时,得到的可能是高分的机器,而非完整的人。艺术之美这无法量化的素养,它们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生活,从而创造出更具深度和意义的作品。
“纸”,这个看似平凡的材料,却有着无限的设计可能。从古老的造纸术到现代的纸艺创作,纸的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探索。纸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与情感。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纸材设计,正是这种诗意栖居的体现之一,它将平凡的材料转化为富有情感和意义的空间元素。
20级学生纸材作品
快递包装纸壳的新生
让我们在设计的道路上,重视这些“无用之美”,发现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审美力的人才。通过艺术建立共情能力,通过实物加工获得形体感知,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建立生态审美,使我们能够从平凡的纸材中发现非凡的美学价值,创造出更多富有情感和意义的作品。这不仅是对材料的探索,更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