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导向 协同育人|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实践周Ⅱ》:新时期植物园设计

2025/06/23    阅读量:



课程信息


Course Info


课程介绍:

新时期植物园设计:重新定义植物园之功能


本课程通过西安植物园太极广场实证设计实践,指导学生从调研分析到方案落地的完整设计流程。课程融合理论与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系统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植物园发展趋势与创新设计方法,实现专业能力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项目背景:

作为植物博物馆,植物园是集公众休憩游览、环保科普、城市生态与减灾避险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科研机构。伴随现代城市发展,植物园的作用日益重要,其关注点也正转向环境保护、食品与健康、自然体验及家庭活动等更广领域,并扩大公众参与。


西安植物园地处雁塔区南三环路以南、绕城高速以北。项目场地为其东北区的太极广场,毗邻丝绸之路园,占地约2.54公顷。该区现为大型活动场所,占地面积虽大,但空间尺度单一空旷,使用率较低。期待学生们的设计巧思为场地注入新活力。



设计场地核心任务


Core Tasks


经过现场调研、管理方座谈与游客访谈,设计团队梳理出:需破解“季节性客流失衡“与“年轻客群缺失”两大痛点。



How / 设计方案如何精准解决痛点 ?


痛点1:破解季节性客流失衡难题

问题:植物园季吸引力不足,游客量波动较大

破局点:植物自然休眠期≠景观空白期,以设计对抗时间局限性


解决方案:

方案01:四维共生

建设智慧温室,弥补自然景观季节性短板,将传统淡季转化为特色观览期。


四维共生


方案02:时叙共生

借全年节气文化打造月度沉浸体验(如雨水采茶、冬至煮茶),以动态更新的文化吸引力填补植物花期空窗,用节气标签制造12个月差异化吸引力。


时叙共生

方案03:四时绘境

通过精选四季特色植物(如春樱、夏荷、秋枫、冬梅),构建四季视觉叙事,赋予季节更替仪式感,消除景观断档期。让时间流逝本身成为吸引游客的永动引擎。


四时绘境


痛点2:提升年轻客群到访意愿

问题:传统植物园未能满足年轻客群动态体验需求,导致参与度较低

破局点:变被动观赏为主动参与,用共创式体验替代单向游览,制造圈层归属感


解决方案:

方案01:时叙共生

以“社区共生”为核心理念,打造户外茶室与共享厨房等轻社交场景,将节气文化转化为可参与的圈层仪式,构建年轻圈层共鸣场。


时叙共生


方案02:青屿秘境

设计立体观景网络重构空间叙事,打造网红级打卡锚点,用“上帝视角”激发年轻人探索欲与传播欲,把观景台变成流量新主场。


同时,也打造了面向白鹿原、高架桥等城市动态界面的有效视觉窗口与标志性景观锚点,最大化展示园区独特魅力,提升外部可识别性与吸引力。

青屿秘境


方案03:缘溪行

以“八水绕长安”为灵感构建生态水系,融合亲水互动与湿地科普,将自然教育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播的探索游戏,激活年轻社群的生态玩家属性。


缘溪行

方案04:四维共生

设计可食植物区与中草药体验园,开放可食植物种植采摘与中药盲加工体验,将农耕文明转化为“可带走”的轻量化参与仪式,用舌尖到指尖的沉浸感黏住年轻好奇心。


四维共生



-更多优秀方案欣赏-



学习过程&师生团队


Process & Team




结语

Conclusion


当生态智慧遇上年轻活力,西安植物园的焕新远不止于景观,让四季有景、功能焕活、年轻共鸣在此完美融合。这不仅是空间的升级,更是一场植物园与城市生活的全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