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aD课程|《设计考察I》山西线路——在大同书写“正好”的文化诗篇

2025/05/31    阅读量:


西安欧亚学院始终秉持“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ESC:Employer-oriented & Student-centered)的教育理念,建立高效的校企协作机制。2025年度《设计考察I》在延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路上,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采用全部专业班级打散自选的方式,让学生在分为“人文素养”,“商业实践”,“社会公益”三大板块,7个课题间自由选择



在文化素养板块的“山西”线路中,由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袁峰辉和张丽敏两位老师带队,链接西安与大同两地文化,以考察创作重新认识灿烂的历史文明。携手52位同学于5月20日从西安出发,奔赴大同,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考察之旅。这五天四夜,是与历史的深情对话,是传统与现代的美妙邂逅,每一处足迹,都诉说着“正好”的故事。





邂逅千年文明





Day1

对话历史




初入大同首站大同博物馆,锈迹斑驳的青铜器、形态各异的陶俑、镌刻岁月的古城墙砖,无声地讲述着塞上古城的千年沧桑。



同学们穿梭于展陈之间,目光所及皆是历史的馈赠,指尖触碰处满是文明的温度,这场文化考察,正好由此启程。



Day2

云冈石窟




石壁上的史诗踏入云冈石窟,17米高的北魏大佛庄严肃穆,佛龛间飞天壁画灵动飘逸,犍陀罗艺术与中华文化在此交融共生。




大家屏息凝视,用相机定格震撼瞬间,以笔记下内心触动,在斑驳石壁间,感悟古人的匠心与信仰,文化探索的序章,正好在此展开。



Day3

古建瑰宝




时光的印记虽因天气与悬空寺失之交臂,却意外遇见永安禅寺这座艺术殿堂。



明代水陆壁画以青绿之色勾勒出奇幻世界,天神威严、鬼怪奇异、市井烟火,每一笔都令人惊叹。而应县木塔,这座全木无钉的“中国第一木构”,凭借精妙斗拱,诉说着古代建筑的智慧。同学们丈量木塔、临摹壁画,在古建秘境中,探寻文化传承的密码。




Day4

华严古韵




岁月的回响漫步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天宫楼阁”精巧玲珑,露齿菩萨似“东方维纳斯”般温婉动人;上华严寺大雄宝殿里,32尊辽代彩塑气势磅礴。




黄昏时分,众人登上城墙东南隅,看夕阳为古城披上金色纱衣,或速写勾勒,或低声探讨,将这份古韵珍藏于心。




Day5

城墙之上




临行清晨,所有人齐聚城墙,以身影为笔,共同拼出巨型“正好”二字。这一充满仪式感的行为,既是对大同考察之旅的完美收官,更寓意着中国文化全面复兴正逢其时。




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与当代人的文化使命,在此刻交汇,一切都是“正好”。




致谢同行者




衷心感谢张丽敏老师全程的专业指导与贴心陪伴,每一场细致的讲解、每一次周全的安排,让此次文化考察之旅充实而深刻;感恩协同的小陈老师,默默付出、细心协调,为行程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特别感谢“艺术大同”发起人陈大同先生,中央戏剧学院李东青老师,以深厚的艺术造诣,为活动注入独特灵感。



【视频】

 镜头里的“正好”


从大同到西安,我们带走的是满满的文化收获与难忘回忆。“正好”不仅是对此次考察的完美诠释,更是对未来文化探索的美好期许。

更要为52位同学点赞:柳娜、张逸轩、白书于、封雨桥、何俊阳、高艺嘉 何佳怡、梁佳瑜、张景浩、陈沫文、罗齐、马国栋、王辉、王萱凯、丁赟政、贺晶晶、梁思怡、刘思汝、裴曌博、王紫涵、张嘉玥、淡利鑫、李佳林、蔡欣碧、高思琪、柯莹莹、马睿阳、陈奕名、高逸博、马莹莹、唐尉志、安艾赛德、陈子涵、程厚墉、郭曼、梁世珅、王蔓绮、徐娅曦、钟冉倪、贺欣钰、李美曦、吕彦斌、强泽坤、沈赫凡宋心荷、田泽语、朱星蓉、陈炎涛、贺于娥、彭泓钤、叶效婷、朱凌漪,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考察,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思考探索文明深度。


同时,诚挚感谢平台组负责人吴娅妮老师、课程负责人王晓彤老师,从前期策划到全程支持,是你们的鼎力相助,让这场文化之旅圆满成行。因为有你们,大同之行才如此精彩!




从平城城墙斑驳的城砖到长安城墙巍峨的箭楼,镜头里凝固的不仅是两座古城的雄浑气象,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值此伟大的中华文明复兴正当时,由衷感谢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以匠心守护历史根脉,用创新激活文化基因,让古老城墙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正是这份对文化遗产的坚守与传承,让我们得以串联起华夏文明的千年脉络,一切都是正好,正好完成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巡礼。相信在无数文化守护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明定能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