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毕业季|@EAaD毕业生:是成果答卷,更是启航宣言!

2025/05/06    阅读量:




EAaD Graduation Show概念先导片



//重磅作品抢鲜看

01



作品名:西安欧亚学院设计博物馆MOD现代馆1F数字展厅设计

作品简介: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VR/A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及教育领域的价值愈发显著。它们既能赋予观众沉浸式互动体验,又可促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与长效保护。基于此,西安欧亚学院设计博物馆MOD现代馆1F数字展厅项目应运而生,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构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虚拟展厅,优化数字化展示与观展体验。项目以MOD现代馆1F为空间基底,依托Unity引擎驱动,打造兼具真实感与功能性的数字展厅。

作者:刘洁、麻宇晨

指导老师:张省会、李雨佳





02

作品名:乜象的奇幻漂流

作品简介:乜象自澳门启程,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IP乜象的延展设计项目,奔赴泰国丹嫩沙多探寻象群时,在椰子林里不幸被一颗掉落的香水椰子震晕,醒来对着椰子拳打脚踢发泄不满,意外的是,椰子开裂了,乜象忍不住尝了尝后非常喜欢,决定把椰子分享给澳门的象群,途中与椰子精灵相识一同跨过海洋回到澳门。

作者:周宏伟、乔莹

指导老师:曹冰洁、吕瑞琼



03

作品名:Local新章—网站焕新设计

作品简介:Local 本地网站,自诞生以来便致力于以民间视角展现城市的多元与鲜活,成为连接城市文化与民众生活的独特桥梁。此次再升级设计,旨在进一步深化其核心价值,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迈向国际化新征程。

在视觉设计层面,大胆采用充满年轻活力的色彩体系,以高饱和度色彩为主调,构建出富有张力与视觉冲击力的界面。色彩的碰撞与融合,赋予网站青春洋溢的独特气质,让用户在浏览过程中感受扑面而来的活力。在交互体验上,通过优化信息架构与动效设计,用户可更便捷、流畅地获取各类本地文化资讯、市井故事。响应式设计覆盖多端设备,无论是手机、平板还是电脑,都能实现无缝切换与适配;中英文双语自由转换功能,打破语言壁垒。

打造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文化交流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具深度、温度与参与感的本地探索之旅,助力城市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韩江雪、曹玉洁

指导老师:李雨佳、刘丽萍



04

作品名:消防搜救犬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研究

作品简介: 本课题聚焦于消防搜救犬在健康训练、任务执行以及退役关怀等服役全流程的痛点问题,通过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的方法分析不同场景痛点,运用智能化打造组件式设备,来展示整个设计过程。使设备和服务能够灵活适配各类应用环境,为消防部队和相关机构提供智能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推动消防救援工作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骞月、刘宇轩

指导教师:吴晓星



05

作品名:OATLY(欧麦力)品牌传播视频

作品简介:本次毕业设计与OATLY品牌合作,为微信视频号打造了一系列创意视频。我们以“健康、自然、创新”为核心,通过讲述OATLY品牌故事、展示燕麦奶产品特点及应用场景,旨在传递OATLY的可持续理念,激发 观众对燕麦奶的兴趣。视频风格清新自然,色调简约,注重情感共鸣,希望借此提升品牌影响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孙彦龙、周宇杰、关浩阳、张心祎、郭筱曼、郑海楠、石梦瑶、马家兴、王斌、张渤

指导老师:张省会、王天俊、张欢



//重磅作品抢鲜看


01


作品名称:澳耶玩家·乜象的time travel

作品简介:“澳耶玩家·乜象的time travel”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IP乜象的延展设计项目,围绕乜象在澳门的奇幻旅程展开。通过插画,以图文故事描绘的形式展现乜象在澳门不同地点的奇遇,将历史街区与幻想场景巧妙融合,赋予世遗建筑年轻化、情感化的表达。主视觉以澳门世遗建筑中的“门”为切入点,贯穿品牌形象与文创衍生品设计,使建筑意象成为文化叙事的媒介,构建具辨识度与生命力的澳门文旅品牌形象。

作者:刘佳丽、温馨

指导教师:班京兆



02

作品名称:釉忆

作品简介:通过对唐三彩陶俑的创新研究,提取出一套系统化的艺术特征,将其转化为现代图形的设计元素,包括:色彩、造型、纹饰等方面。将游戏化设计思维融入设计中,把唐三彩陶俑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视觉语言。通过运用扁平化设计手法展现唐三彩陶俑,并对其进行动态化处理,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受众眼前。这种创新设计将唐三彩的动态图形与现代审美理念、设计语言相融合,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碰撞,既完整保留了唐三彩陶俑的传统文化核心,又通过现代设计精心打造,将其动态图形巧妙融入游戏等现代媒介。

作者:李科莹、常天玥

指导教师:王彬




03



作品名称:秦风新意兵马俑三维立体设计

作品简介:本设计聚焦将军俑、立射俑及军吏俑的发饰再造,以数字技术重构历史冠饰的科技表达。 以三维技术为桥梁,实现兵马俑从 “文物标本” 到 “文化符号” 的创造性转化,既坚守历史文化基因,又注入科技时代的审美语言与交互体验。通过差异化的角色矩阵、跨媒介的生态构建与场景化的价值赋能,兵马俑 IP 形象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文化载体,为传统文化 IP 的创新开发提供 “科技 + 文化” 融合的实践范式。

作者:万文飞、杨成宇

指导教师:王媛




04

作品名:共叙自然源力

作品简介:本装置以“人体呼吸"为切入点,直观呈现个体行为与碳中和目标的微观关联。观众通过吹气管呼出气体,二氧化碳首先触发玻璃容器中的石蕊溶液变色,实时可视化人体碳排放;随后气体进入小球藻生物反应器,由小球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化二氧化碳,展现生物技术对碳足迹的主动消解。装置内置传感器对比净化前后气体数据,并转化为投影粒子动态形成碳循环的实时图谱。

作者:屈阳、张艺凡

指导教师:吴娅妮 宁宇


作品名称:唐韵三彩·三彩纹影

作品简介:本设计围绕唐三彩器皿进行设计创作,唐三彩器皿以独特的器皿造型、丰富的纹样釉色和精湛的制胎工艺,系统性的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审美取向及工艺成就,是研究唐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参考。设计中以陕西唐三彩博物馆中具有代表性的唐三彩器皿进行平面化的归纳设计,以唐三彩器皿的器型特征、纹样类型、工艺流程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同时提取出传统纹样,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保留其传统特征的前提下进行了二次设计与结构重组。推动唐三彩器皿文物的文化传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与新生。

作者:慕文慧、周鑫

指导教师:潘威



//重磅作品抢鲜看


01

作品名称:浮光迹忆

作品简介:本设计以苏州福运路运河段为载体,围绕“城市记忆”核心理念,融合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需求,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通过提取《姑苏繁华图》、运河十景等历史符号,结合苏州传统水路双棋盘格局与园林艺术,构建了“画境姑苏区”“运河历史区”等六大主题分区,以景观叙事串联古今记忆。方案最终通过景观叙事与科技赋能,构建古今交融、人文与生态共生的活力场所,为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传承与空间再生提供创新范式。

作者:秦彦铭、周庆

指导教师:陈斐



02

作品名称:绿动次元--Eco Interactive Projection Wall  

作品简介:《绿动次元--Eco Interactive Projection Wall》是以Z世代为受众群体设计的一面沉浸式互动投影墙。聚焦 “衣食住行” 四大场景,从旧衣再生、健康饮食科普,到清洁能源体验、绿色出行模拟,用数据可视化趣味交互,将环保选择转化为直观可见的成果。轻点投影画面,即刻感知个人行为对环境的积极影响,让可持续理念化身触手可及的潮流生活方式。

作者:张哲、王浙旭

指导教师:王燚



03


作品名称:MY FLESH AND BLOOD ARE MADE OF()

作品简介:此作品名为MY FLESH AND BLOOD ARE MADE OF()。括号中的内容应该由观众填写,填写观众心中内心的情绪。当我们在这几年当中的情感,感受,都由自己的内心抒发时,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无所去从时,艺术便是表达的最好方式。我选择用影像艺术加以音乐与装置表达,表达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感受。作者的影像是作者内心近几年的经历,意在把各位有虚无主义倾向的人们引起共鸣,引导观众来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和解。重型音乐与影像装置艺术,是作者一直以来坚持的艺术形式,这两者相结合可以让观众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希望可以借此作品,引导更多的人与自己和解,更加爱自己。

作者:张梓钦

指导教师:王智炜



04

作品名称:以茶会友,空间重塑

作品简介:设计从福园巷子本身特色饮茶文化出发,巧妙切入全龄共享街区的概念。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福园巷子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街区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力求使茶文化与空间更新达到和谐共。同时高度关注全龄段人群的日常活动需求,致力于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龄共享街区,增加各空间的全龄共享程度,实现各空间的异质化、多样性设计。

作者:杨嘉瑞、李鑫瑞

指导教师:刘玥頔



05

作品名称:宜家数字样板间

作品简介:“宜家数字样板间”以数字设计及空间交互核心,创新打造宜家家居线上MINI趣居卖场。该卖场突破传统线下展示的空间桎梏,构建出兼具宜家经典风格与多元场景主题的沉浸式交互家具展示区。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解决了线下宜家实体空间有限、场景展示单一、用户体验受时空约束等痛点,为传统宜家家居实现展示效能与用户体验的双重突破。

项目依托UE5等前沿数字技术,项目实现多终端适配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用户可借助鼠标、键盘、触控设备或VR手柄,自由穿梭于虚拟样板间,随意切换产品材质与色彩并弹出相应产品价签。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购物模式,不仅让家居选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以直观、趣味的交互方式激发用户创意灵感,重塑家居消费体验。

作者:惠子轩、成洋

指导教师:黑慧越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