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aD News|“艾德的设计实践教学,全省第一!”——来自同行院校的高度认可

2025/03/29    阅读量:


艾德的设计实践教学,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省是第一的!”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杰教授1在深入考察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后,对其实践教学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作为艺术教育与学科建设领域的资深专家,李杰教授在参观专业实验室、实践成果展厅后指出:“从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到产学研深度联动,艾德构建的实践育人模式已形成显著示范效应,这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都是遥遥领先的。”这一评价印证了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作为省级实践教学标杆的引领地位。




1.李杰,美术学博士,1类岗位教授“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学科带头人、艺术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学名师。西安市政府参事,陕西省三秦英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九三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教育部院校评估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评审专家、全国艺术统考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等,文化和旅游部专家、陕西省省级人才项目评审专家、陕西唐代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农耕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汤用彤国学院特聘教授。在商务出版社等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专著五部,在《人民日报》《文艺研究》《美术》《人大复印》《人文杂志》《民族艺术》《ORIENTAL ART》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第九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第十四次、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一次、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三等奖,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教育部研究生线上示范课程、陕西省示范课程、一流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课题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0余项。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一次、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三等奖,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教育部研究生线上示范课程、陕西省示范课程、一流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课题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0余项。








深化合作共建


打造跨学科、跨院校实践教学新范式




在多次合作座谈会上,两院围绕发挥各自优势,实施“实践+研究”特色培养与市场导向育人体系的优势互补达成深度共识。双方将建立涵盖师资共享、教学互促、联合科研等领域的协同机制,特别是在教师工作室共建、学生实习就业联动等方面展开创新探索。





值得关注的是,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往期实践教学项目成果丰硕(往期回顾🔗:ESC在行动 | 从一张数字卡到服务设计,艾德与IKEA校企合作新密码非遗焕新,风物盛展|“非遗新风物”成果展 @ 西安南门合生汇以近期合作的西安悦荟商业改造项目,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项目为例,关注在城市更新中旧城商业活化、老工业厂房功能再生等问题。将“学—研—创”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化为可复制的经验,为实践创新性教学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西安悦荟商业改造项目:


悦荟广场景观设计项目基于悦荟广场融合办公空间转型定位下,提出“工作-消费-休闲”融合空间模式,通过绿带开敞化、高差设计、门户形象打造、骑楼区创新等策略,对商场外部环境进行景观重塑,实现了商业、社交、生态有机融合,进而构建了开放、连接、多元、律动的活力空间。




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项目:


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配套商业空间的软装陈设设计,将原本已废弃的老工业厂房“粮站”,通过为空间赋能和业态激活的一系列建筑及室内空间改造,以满足服务于基地的餐饮休闲、商务洽谈交流的功能需求。




联合培养创新

共育硕士层面高质量应用型设计人才




双方在研究生培养领域已迈出实质性步伐。3月16日开展的2025届硕士论文预答辩中,艾德教师团队深度参与学术评审,标志着“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机制的正式落地。未来将以“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课题为载体,在品牌设计、数字艺术、城市更新等前沿领域构建贯通两校本硕的实践教学体系。艾德教师团队将会发挥实践教学优势,联合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共同参与研究生培养全流程,为推动地区艺术设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产教融合新标杆。


此次战略合作不仅是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设计教育生态的创新突破。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凭借近五年来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过百个项目,累计创收过千万元的硬实力,正以开放姿态引领实践教学变革——从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到创新“双全培养”路径,从深耕本土产业需求到接轨国际标准,持续为全省设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