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阅读量:
11月11日,非遗新风物-第二季课程成果展在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顺利开幕,作为云端看世界:第二届艾德国际学术月的系列栏目,展览全面展示同学们在非遗考察过程的社会学习场景和课程成果。
点击直达展览现场
考察|灵感&创作
Study Tour|Inspiration & Creation
“非遗新风物”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年级学生在《设计考察II》课程中的成果展示,我们继承了去年“非遗新风物”的主题,并迎来了第二季。该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涉及关中和陕北两条线路,希望让学生深入了解凤翔泥塑、凤翔木板年画、陕北民歌、安塞剪纸和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传承人的互动,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非遗的内涵。第二个阶段是为期五天的非遗创新设计课程,学生们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造出既传统又现代的作品,以满足年轻一代的审美和需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为非遗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互动|走进非遗
Interactive|Into the Non-Heritage
代表作品|Works
《幻新狮》
作者:周怡、徐萧蔓、宋一
指导教师:刘莎妮
本次设计融合陕北绥德炕头石狮子与现代年轻人生活,着重还原其形态、表情和比例,通过和MBTI人格结合,采用鲜艳色彩 (粉、紫、青、蓝)吸引目光。旨在传承和发扬绥德非遗文化,让年轻人关注中国非遗。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年画新说》
作者:王宇春、应佳嫣
指导教师:赵铂
凤翔木板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通过简化和抽象的创作手法, 保留有凤翔木板画的精髓, 而且还为其注入了现代艺术的活力。将学生时代向白领过度的身份转变, 穿插于镇宅辟邪的门神转变,在文化传承的同时, 体现时代与人的发展, 传递时间与空间的缩影。以全新的方式阐述了凤翔木版年画的故事。
《绥德石狮》
作者:吴锦泽 、富鸣辉
指导教师:上官悦
设计围绕绥德石狮的独特形态与深厚底蕴,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石狮的威严庄重、线条粗犷之美转化为一系列富含故事性与符号意味的图形作品。作品不仅保留了石狮作为守护神的原始威猛,还巧妙融入了民俗风情、吉祥纹样等元素,色彩上选取代表黄土高原的土黄色调与喜庆红,增强地域特色与文化认同感,设计还特别注重互动性与延展应用,如开发衍生文创产品,旨在让更多人以新颖的方式接触、了解并爱上这一文化符号,推动绥德石狮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千变万画》
作者:赵俊敏、杨宇琦、刘海馨
指导教师:王彬
非遗将凤翔泥塑中的代表平安马与字母形态有机结合在一起, 形成统一的形式, 增加了字体的趣味性。传统民间艺术创新化的过程中既保持民艺产品的原貌以方便识别又凸显设计之“新”以更契合当下设计审美。
《石石狮》
作者:王心妍、王祯妍、王嘉玟
绥德石狮子作为中国传统的石雕艺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设计以绥德石狮子为原型,通过简化线条、保留最具辨识度的特征,将其进行了现代化的衍生设计。设计中夸张的表情、卷发、铃铛等细节不仅突显了石狮子的独特魅力,还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让形象更加可爱、生动。不同石狮子表情的加入更增添了趣味性,同时借鉴了当地刺绣的色彩,使形象更加活力和灵动。
参赛获奖|Awards
未来|非遗的创新价值
The future|the innovative value of non-heritage
通过此次展览,展示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演绎,非遗文化并非陈旧过时的,而是可以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中来。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文化多样性和设计的可能性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