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英语的创意交融: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大学英语》课程项目式教学活动全记录

2024/12/09    阅读量: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浪潮中,项目式教学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范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基于此,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英语组设计了一场围绕英文海报创作展开的项目式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知识与创意中探索前行。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艺术设计的无限热情。



当艺术设计的创意之泉与英语表达的灵动溪流汇聚,一场奇妙的创作之旅就此启航。本次项目式教学活动涵盖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大专业学生,贯穿大一大二两个年级。我们从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出发,精心挑选了 “A Part of Myself(探索自我)” “A Corner of the World(旅行见闻)” “A Piece of Culture(传统文化)”三大主题,最终以英文海报作为项目成果。“A Part of Myself”是一场向心之旅,引导学生们思考自我成长、挖掘兴趣爱好、展示个性特点以及未来的憧憬。“A Corner of the World”则鼓励学生打开记忆的宝盒,记录旅途中那些令人难忘的风景、文化碰撞与独特体验。而“A Piece of Culture”,犹如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促使学生们去探寻那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与魅力。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了解这一次精彩的项目式学习历程。





Part 1.开端

启思明向:思维启迪与素材积累





通过案例展示、小组头脑风暴及课堂讨论,学生们的思维逐渐被点燃。这一阶段犹如一场知识的马拉松,涵盖了英语语言表达以及主题相关文化素材的学习积累。英语学习围绕着主题词汇扩充、文案撰写技巧以及语法准确性提升展开。同时,教师还通过分析优秀英文海报文案,指导学生如何撰写简洁有力、富有感染力的标题和正文,保证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





Part 2.发展

灵心慧意:创意构思与方案成型





经过前期的知识沉淀,学生们迎来了创意构思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灵感巧妙融合,为海报创作勾勒出独特的蓝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草图绘制、反复修改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意方案。他们互相交流想法,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设计,力求在创意、视觉效果和英语表达上都达到最佳状态。





Part 3.高潮

精雕细琢:创作实践与成品雕琢





这是将纸上蓝图变为现实作品的关键一步,学生们需要全神贯注,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在 “A Part of Myself”主题海报的制作中,擅长绘画的同学精心绘制自己的形象或象征元素,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色彩的协调性,以突出自我个性;对于 “A Corner of the World”海报,同学们则在图像素材的选择上精益求精。有的从自己拍摄的旅行照片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画面,进行后期处理和优化,有的则通过网络资源和插画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海报内容;在 “A Piece of Culture” 海报创作过程中,学生们更是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他们在绘制非遗元素时,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的特点和风格,力求还原其精髓。在文字撰写方面,不仅详细介绍了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历史传承,还融入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Part 4.终章

鉴美品优:成果展示与评价反思





经过数周的努力,一幅幅凝聚着学生们心血与智慧的英文海报作品终于问世。在成果展示环节,每一幅海报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有的观众被 “A Part of Myself”系列主题海报中所展现出的深刻自我认知所打动;有的则沉浸在“A Corner of the World”主题海报所营造的异域风情中,仿佛跟随作者一同踏上了那段精彩的旅程;而“A Piece of Culture”主题系列海报则让观众们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随后的评价环节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从艺术设计技巧、英语语言准确性、主题表达深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学生自评则让他们有机会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而同伴互评环节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这次项目式教学活动,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艺术设计能力和英语语言水平,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解锁了跨学科学习与创作的密码,开启了通往多元知识融合的智慧之门。我们相信,这场艺术与英语的创意碰撞之旅,将成为他们大学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为他们未来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