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0/2B/8D/2A690444C2E01855428099F9E38_7438FF51_2A6E88.gif)
《设计实践周——Mapping:声音地图》是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方向三年级课程,专注于声音地图的制作与信息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信息的采集、整理、设计以及结构化呈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系统的构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本次课程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帆老师,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组李子尧老师一起建设教学,共同带领学生以全新视角的探索欧亚校园。
![](/__local/E/9D/F7/6A403BB7A724E04BE3C743213D1_CD892AC7_2E8F50.gif)
#01
课程介绍:
“Mapping”通常被译为“地图术”或“制图术”,泛指制作、绘制地图的行为。不同于以往“全知视角”的信息可视化设计,Mapping强调的是一种连续观察,发现并挖掘场地隐藏特征、以呈现空间信息的过程。本次工作坊以校园声音特征为课题对象,依照条件设计(Conditional Design)理念与方法,通过小组工作形式,学习和实践信息的采集、整理、设计、结构化呈现等一系列内容,最终以声音地图+信息手册的成果展现。
#02
过程实践:
课题一阶段,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利用听觉的形式探寻校园中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声音,标记并整理“声音采集表格”。同学们依据声音的属性、响度、时长等设计规范,将采集的声音数据进行视觉转换与系统绘制,而后将24位同学的设计汇总成一张独特的“校园声音地图”。在此期间,每位同学都分享了各自小组的声音探险经历与有趣故事。课题二阶段,各个小组根据设定的编辑逻辑与网格系统,将校园声音的采集数据(拟声词、图像等)设计完成“声音景观信息手册”。
![](/__local/8/99/D1/23653A53C2956CB9477853614B8_65156FD7_4A2C8.jpg)
吴帆老师与李子尧老师
讲授信息设计知识并发布课程任务
![](/__local/3/DD/BC/75FCFA43C43D01798FEA5E27DF4_66430F1C_522000.gif)
学生外出采集声音记录
![](/__local/C/76/A0/ECA9418922ABFF2299487198EE1_D7C7252F_25B1B.jpg)
![](/__local/3/BE/7A/1D905F244A2F51188210E57E6AB_93FD5217_229CE1.jpg)
![](/__local/9/28/7D/0AE18D810F7FDDFC13FED45F12D_694BEBDE_45F015.jpg)
![](/__local/A/86/7D/9EAA3608BC54AD271C6BCE37B1B_C0A5963F_D48D7.jpg)
![](/__local/9/1B/4F/F4B4B88AB18A30DB82ADB0EEA10_D6744FCE_6ACF7.jpg)
![](/__local/2/68/12/35B2BDD8C558F2A7D60A4C1EB6D_42A849FF_6243B.jpg)
![](/__local/5/85/05/1E86B6E52030669264A60CCA51C_F92A03C7_46DEA.jpg)
![](/__local/0/1F/91/E431DDE398CF0B648A730433FAB_F7CF4ECC_69016.jpg)
声音景观手册展示
#04
总结:
教师利用条件设置、框架和生成系统,创造了一种规范并保留随机空间的“游戏”方法,希望通过本课程,让学生得到信息设计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操作技能的锻炼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mapping 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这中间收获和学到到了很多。第一次这么认真的走遍了学校的各个地方,认真的去感受学校的声音。这一过程让我感觉到原来设计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每一步都对应着该有的东西。最后做出来的东西,都能说出来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是从0到1再到3的过程。培养了我们以后做设计的好习惯,怎么去做好一个设计,怎么去制定设计的规则。”
“这是一个互动感超强的课程,我们把看不见的声音变成了能看见的图形。任务中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成员的合作配合决定着整个进度。后期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将拍的图片进行修改,然后搭配变成一个册子。不同的处理效果,呈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很多样性。当时我们好几个小组在加班设计声音手册,会在教室做到晚上10点,当然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好的哈哈!如果上课时间长的话,把老师说的那些声音交互做出来也很有趣!”
“通过这次课程,我不仅掌握了Mapping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激发我们对视觉效果的想象力。不仅是可以从视觉上表达,也让我们知道设计也是可以从声音上重新设计与表达,创意出具有视觉冲击,和意想不到形式的美感。这个课程鼓励我们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和表现手法,这帮助我们的创意思维能力的提升。”
“Mapping地图课程是非常丰富有趣的,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如何将抽象的信息通过图形、色彩和排版等视觉元素具象化,使信息传达更加清晰、有力。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激发了我的创意灵感,我学习到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去探索设计问题,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
![](/__local/8/2E/8E/E4A70547CB68D6CD5DB781E7634_72FCD585_2DE34.jpg)
希望同学们未来能将在课程中的收获继续发展深化,期待大家在学习道路上共同进步!
目前课程展览正在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一楼展厅同步展出,欢迎大家一起 换个视角“听”校园。
![](/__local/8/72/6D/434926A66C1B20D77D4F76D6CFB_D5A60F45_1CDD4.jpg)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副教授
耶鲁大学菲力普·伯顿杰出艺术奖获得者
历任:北京 Icograda 世界设计大会联络人;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TDC60中国巡展策展人;瑞士苏黎世设计博物馆 Weingart Typography
中国巡展北京站策展人;中荷跨学科研究和设计实践项目 NEXT CITY 平面开放工作室项目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国际高等美术院校教育质量比较调研项目研究员、评估报告撰写人等。
作品参与了包括:中国新设计米兰—都灵巡展、第25届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韩国Typojanchi文字设计双年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等众多国内外重要专业展览。专业活动涵盖教学、策展、写作、演讲、公共教育等诸多方面主要包括:《设计教育:课程挑战与应对》国际设计教育联盟主旨演讲、尤仑斯年度优秀公共教育项目Top10、编辑出版《字体摩登:字体书与中国现代文字的再发现 1919–1955》同时发表《空间书写:一个现代形象塑造》。发表《飞行:创造力的教育》设计杂志,2021、《设计趋同与设计教育》Design360 2022,教学写作《Portrait Exercise》收录于《Taking a Line for a Walk》Spector Books 等。
![](/__local/E/7B/BE/80D3F23B60022FF8D2DEFF86457_374904F0_41E8.png)
视觉传达专业教师
青年设计师
研究方向:数字及动态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展示设计。
![](/__local/5/88/1D/5F8B8CA81DA730F813E4F18020B_BE10DF28_12C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