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项目报名截止后,团队成员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
(三)申报要求
对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7月1日至2025年7月1日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 2 人;凡作者超过 3 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需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进行评审。
参赛作品须由1-3 名教师指导完成。
(四)赛程安排
作品申报:2024 年10 月30日至12月31日。
分院院赛:2024年12月11日(暂定)。
校赛初赛评审:2025年1月1日至2月28日, 由学校组织专家对 申报作品进行初评,选拔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决赛时间:2025年3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表彰奖励:对获奖作品和个人进行表彰,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挑战杯”竞赛。
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作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及其前瞻意义,突出社会实践价值;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四、报送材料要求
(一)各专业组汇总参赛团队材料后,于 2024年12月27日前将参赛所需材料纸质版及电子版交学生事务中心(南B207)。
(二)项目申报材料包括作品申报书 ABC 表格、文本正文(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调查报告或科技发明研究报告)、附录 ( 获奖证明、论文发表、数据支撑、调查问卷样本、访谈记录、专利授权、合作协议、应用证明等),封面使用申报书封面,正文可提供目录。项目展示介绍视频、PPT 等也可作为补充材料提供。项目申报书、文本正文须分别通过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方式报送。
电子版报送材料:项目汇总表(Excel 格式),作品申报书+文本正文 + 附录电子版。
纸质版报送材料:项目申报书要求封面采用 230 克 A4 纸,正文采用 70 克 A4 纸,项目申报书(加盖分院公章)和计划书纸质版要求一式1份;参赛作品汇总表纸质版1份(加盖分院公章)。
(三)格式排版要求
格式字体:主标题一般用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各主要部分的大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内文字使用小四号宋体, 中文摘要用五号楷体(其中“论文摘要”四字用同号黑体并加方括号),英文摘要用小四号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注释、参考文献依次列在篇末,均用五号宋体(其中具有标题性质的“注释”、“参考文献”左边不空格,采用同号黑体加冒号)。
标题:一级标题用“1,2…… ”,次级标题为“1.1,1.2……”,三级标题用“1.1.1……,1.1.2……”,四级标题用“(1)、(2) ……”。不宜使用五级以下标题。
版式:使用 A4 规格、80 克纸单面打印;页眉页脚使用默认页边距,全文行间距为 1.5 倍,主标题段前加 0.5 行;页眉为章和章标题,页眉下为全长横线,页码居中。
字数:自然科学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论文正文字 8000 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正文约 15000 字以内,另可附上数相关的图和表,或者是笔录、查阅的相关资料等作为附录(这些附录可不算进字数限制之内)。
五、参赛奖励
(一)校赛奖励
竞赛评委会根据参赛作品规模,经过文本评审,评选出一定比例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作品分别按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总数的一定比例设一、二、三等奖共 3 个奖励等次,在一等奖中择优推荐参加省赛,奖励数量及奖金标准参考《西安欧亚学院学科竞赛奖励办法》。
授予校赛中一等奖团队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根据各分院作品优秀率( 即获奖数量与报送数量之比)、参与竞赛情况、赛事分院重视、指导教师参与、氛围营造及宣传力度等。综合评选优秀组织单位 2 个,颁发奖金和奖杯。
(二)省赛奖励
对于省赛获奖的项目,则按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分别奖励指导教师 10000 元、8000 元、7000 元;对于省赛获奖项目团队分别奖励 8000 元、7000 元、6000 元。
对于进入省赛备赛的项目指导老师认定课时。每个备赛项目为 32 课时,如有多名指导老师则需按工作量分配 32 课时。
同一获奖项目按最高项目奖励,不重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