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2/34/0C/4471FB283D9EA2F37E46E69BACC_D0F53240_1AD77.png)
Q1.您是如何开始接触摄影的?为什么选择将影像作为表达的媒介?
●
最初是因为对天文学的狂热,想试着自己也能够拍摄银河。读书的时候,用奖学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才意识到硬件配置之间的差距,抱着“不能浪费”的想法就开始自学摄影。
而后花了好多年的时间练习,从日常糖水到街头纪实,研究生阶段转向了教育研究,开始关注更多人文社科的议题,也由于个人经历与观看经验的积累,慢慢就转向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藏匿自己的观察、感受、疲倦与呼喊。所以一切是非常自然而然的演进,也包括近年从直接摄影往更为广泛的“影像”的演进。
![](/__local/7/7C/F5/966D5C6037886F2C708F794A327_6EFDD500_36DBC.jpg)
![](/__local/9/6D/CB/D5C081E22732001744AAA3B4F66_F4C5A815_43312.png)
![](/__local/D/17/DC/861F86D088F70F6C7F92359A9A3_C9F40D2E_373B2.png)
![](/__local/7/E8/3D/B2CD5A81FFF9B869A12B8A15442_6A0AA21B_2CC4D.png)
![](/__local/F/2D/65/A4AF9D4D38EA34A64745C912A0F_CAF8B139_3ED7B.png)
![](/__local/C/60/B1/C35020E75B3AC801FE653A1DA0B_B5BA3275_154AC.png)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Q2.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哪里?有哪些重要的学习或生活经历对您的作品产生了影响?
●
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我个人经历的转译,所以生活与体验是重要的创作源,当然也包括在这之中我的感受,教训,以及无法克制的表达欲,另外我也会对超自然、虚构、科学与非科学的事物带有强烈的求知欲。
我很感激我过往的专业学习,在本科时是行星地质,在硕士阶段则是比较教育学,更为细致的方向是公民生态学与自然体验,这些都对于我在影像创作中会关注的命题、甚至是创作场域的偏爱产生影响。经历上则是旅行和陌生地的探索,我很需要全方面的感受未知和新奇,当然,一些当代社会结构中感受到的困顿也会对我的创作带来灵感。
![](/__local/1/4B/88/CF0305FD538514A6A944CAD9F22_95E1460C_10934.jpg)
![](/__local/F/BE/DB/97FC131DC16FC9F7AC78EA36A56_53D57F81_42F02.png)
![](/__local/D/7F/9C/1CD03C2F8ED2E528EF8E149ED3C_70BE9951_16628.jpg)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Q3.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平静与疏离感,能否分享一下这些情感背后的创作动机?
●
创作动机的内核其实就是上述个人经历与求知欲的可视化,而视觉上的“平静”与“克制”或许与我的性格与成长创伤相关。
我是一个非常需要独处的人,而很多时候我的创作也必须是这样的独立状态。并且保持距离感、以及更为冷静地传达那些我觉得重要的事,会给我带来我所需要的安全感。当然也会更克制与真实,亦是我想要借助作品与观众保持的一种距离。
![](/__local/1/40/41/4666C1D53422EB6F6DFB959C541_03163392_B212.jpg)
![](/__local/9/AD/38/08489CDB342B260B2B34B79171E_CEEAE284_EF5C.jpg)
![](/__local/A/C0/60/98D437524FED1EAC84DDE3867A5_F4E7D83D_2E39B.png)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Q4.作品《世界在巨蛇的腹中》中反复表达的“蛇”形象和概念,带有怎样的隐喻?如何在作品中平衡现实与艺术表达?
●
这一组作品在2022年开始创作,最初的一句文本即是:“我们浸泡在温暖的消化液中”。这是一种以“庇护”为名的缓慢死亡,也是当时我与家人、与同胞所感受到的一种危险、不安的状态。
这组作品是我对群体创伤的一种转译,这包括以“宗教猎奇”作为线索的表相,而这也借助了现实中的溯源:在《创世纪》中,蛇是诱惑与欺骗的象征,但也反证了顺服神的重要性;而在《启示录》里,魔鬼化身大龙(dragon),就是那古蛇(ancient serpent),而后象征为永远的痛苦;而在《民数记》第21章,摩西奉神命令,制作了一条铜蛇悬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只要仰望铜蛇就可存活,也因此在新约中,蛇也被视为耶稣的预表。
如何在作品中平衡现实与艺术表达,我的方式是借助隐喻与虚构,从现实中提取线索与真实事件,通过投射与转录的方式变成隐晦的艺术表达。
![](/__local/2/AF/C7/72025726595101EDB1C895D5C01_E5EFE8CC_243CD.jpg)
![](/__local/F/13/4C/BE7E654F06188A466BAF075BBCD_99369166_387A3.png)
![](/__local/C/29/A4/CA9DC11C0436D803305D5098B29_F0C5C06B_2AB98.png)
![](/__local/4/73/EF/10DC4B0523F369AD80BAD6AEDE4_457F003C_296AA.png)
![](/__local/0/E5/3D/CFC8A1C21A1AF8CB259C4209AF6_2A35D882_27013.png)
![](/__local/4/3F/F6/0A5BBB25D629B69761FFA398B68_773BF8BE_14B0F.jpg)
![](/__local/B/C5/6A/ED7FA16F9FE2A8FB3C56D2F2CDB_615845C0_6924B.png)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Q5.您未来的创作方向是什么?是否有新的主题或项目在计划中?
●
未来的创作还是会围绕个人经历与展开,但是也会开始正视自己过去的创伤与身份命题。
最近在专注的项目有重建自己年少时的宇宙幻想,是结合自己曾经的学术经历的一种虚实结合的影像作品,也在慢慢突破摄影的媒介。近期也会回到家乡去,从家族创伤扩展到土地,围绕一种诅咒进行一些叙事与呼喊。
![](/__local/8/A2/17/BC72F3DC2E1C7D2E9F25A495893_73634B51_2D20B.png)
![](/__local/7/07/B0/A028C00CAA5E3158E5A6D57FD31_25FFD50B_1AD5E.jpg)
![](/__local/9/57/8D/B72A57DD9D9078CDB577D5017D6_CE3BFB7C_2E24F.png)
![](/__local/B/82/D6/5FD3416E075BFBD1BCB6D9CEBD1_8E025F73_315E4.png)
![](/__local/4/BD/67/0BEF90EE6EF13C9FFADBDA1D653_7642B707_17310.jpg)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潜行:第十三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西安欧亚学院巡展将持续至2024年10月27日,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来参观。
![](/__local/8/AA/F1/D9A6193EA2BEB8CC204C232B9D0_2F563868_1393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