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TALK|陈川端:从直接摄影往更为广泛的“影像”,自然而然的演进

2024/10/13    阅读量:

Q1.您是如何开始接触摄影的?为什么选择将影像作为表达的媒介?


最初是因为对天文学的狂热,想试着自己也能够拍摄银河。读书的时候,用奖学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才意识到硬件配置之间的差距,抱着“不能浪费”的想法就开始自学摄影。

而后花了好多年的时间练习,从日常糖水到街头纪实,研究生阶段转向了教育研究,开始关注更多人文社科的议题,也由于个人经历与观看经验的积累,慢慢就转向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藏匿自己的观察、感受、疲倦与呼喊。所以一切是非常自然而然的演进,也包括近年从直接摄影往更为广泛的“影像”的演进。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Q2.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哪里?有哪些重要的学习或生活经历对您的作品产生了影响?


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我个人经历的转译,所以生活与体验是重要的创作源,当然也包括在这之中我的感受,教训,以及无法克制的表达欲,另外我也会对超自然、虚构、科学与非科学的事物带有强烈的求知欲。

我很感激我过往的专业学习,在本科时是行星地质,在硕士阶段则是比较教育学,更为细致的方向是公民生态学与自然体验,这些都对于我在影像创作中会关注的命题、甚至是创作场域的偏爱产生影响。经历上则是旅行和陌生地的探索,我很需要全方面的感受未知和新奇,当然,一些当代社会结构中感受到的困顿也会对我的创作带来灵感。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Q3.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平静与疏离感,能否分享一下这些情感背后的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的内核其实就是上述个人经历与求知欲的可视化,而视觉上的“平静”与“克制”或许与我的性格与成长创伤相关。

我是一个非常需要独处的人,而很多时候我的创作也必须是这样的独立状态。并且保持距离感、以及更为冷静地传达那些我觉得重要的事,会给我带来我所需要的安全感。当然也会更克制与真实,亦是我想要借助作品与观众保持的一种距离。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Q4.作品《世界在巨蛇的腹中》中反复表达的“蛇”形象和概念,带有怎样的隐喻?如何在作品中平衡现实与艺术表达?


这一组作品在2022年开始创作,最初的一句文本即是:“我们浸泡在温暖的消化液中”。这是一种以“庇护”为名的缓慢死亡,也是当时我与家人、与同胞所感受到的一种危险、不安的状态。

这组作品是我对群体创伤的一种转译,这包括以“宗教猎奇”作为线索的表相,而这也借助了现实中的溯源:在《创世纪》中,蛇是诱惑与欺骗的象征,但也反证了顺服神的重要性;而在《启示录》里,魔鬼化身大龙(dragon),就是那古蛇(ancient serpent),而后象征为永远的痛苦;而在《民数记》第21章,摩西奉神命令,制作了一条铜蛇悬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只要仰望铜蛇就可存活,也因此在新约中,蛇也被视为耶稣的预表。

如何在作品中平衡现实与艺术表达,我的方式是借助隐喻与虚构,从现实中提取线索与真实事件,通过投射与转录的方式变成隐晦的艺术表达。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Q5.您未来的创作方向是什么?是否有新的主题或项目在计划中?


未来的创作还是会围绕个人经历与展开,但是也会开始正视自己过去的创伤与身份命题。


最近在专注的项目有重建自己年少时的宇宙幻想,是结合自己曾经的学术经历的一种虚实结合的影像作品,也在慢慢突破摄影的媒介。近期也会回到家乡去,从家族创伤扩展到土地,围绕一种诅咒进行一些叙事与呼喊。


▴《世界在巨蛇的腹中》系列,摄影与AI 数字技术,2023 ©️陈川端



观展提醒

👇


潜行:第十三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西安欧亚学院巡展将持续至2024年10月27日,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