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学术月回顾|聚焦设计前沿,共创多维发展

2023/12/27




2023年11月-12月,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以设计洞察、创新融合为核心,邀请了国内外著名设计师、教育家、行业头部专家共同打造首届国际学术交流月系列活动。多场活动旨在提供思想碰撞、共享知识的平台,通过工作坊、讲座、研讨会和展览等多元形式,将艺术与设计完美呈现。此次国际交流学术月不仅是一次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洞察未来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国际职业人的理念。

8 场 工作坊

8 场 学术讲座

4 场 教学成果展览


01 循环设计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

Dr. Anne Farren


博士、研究员、创造者、教育家和策展人


曾任科廷大学设计与建筑环境学院代理院长

Anne Farren博士是一位研究员、创造者、教育家和策展人。她曾负责科廷大学时装设计专业的引导工作,并担任该专业的课程负责人长达 20 多年。她还曾担任过科廷大学设计与建筑环境学院的副院长和代理院长。可持续发展一直是Farren博士实践的核心,并于 2010 年将其引入时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单元。Farren博士是时装设计、纺织艺术和展览策划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她的实践和研究中,循环性问题是她的首要考虑因素。最近,她领导西澳大利亚循环时尚联盟撰写并发布了《西澳大利亚时尚与纺织品循环状况报告》,同时她还是科廷大学设计与建筑环境学院 "本地纺织品废弃物闭环 "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

02 虚拟现实技术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

曾博宇


数字工程师(高级)
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电子信息校企联盟VR分盟委员


西南、东南区域售前工程师

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游戏、娱乐、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光辉城市是全球领先的VR技术提供商,拥有全球最大的泛建筑设计VR内容工具平台“Mars”,以及大量配套工具软件。致力于将VR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以及Bigdata建筑大数据云端分析管理技术深入应用于泛建筑设计领域,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03 “竹见自然”——竹艺术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

Robin Tomas Andersson


RTA工作室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Wonderlabs装置产品设计师
亚洲斯堪的纳维亚食品视觉设计师
Fabriken STPLN实验室助理
Designregio Kortrijk驻场设计
Zen Home首席家具设计师


新尼集团产品及家具设计师

在本次由Robin Tomas Andersson 为导师的“竹见自然”工作坊中,学生将以三到五人为小组,学习并探索竹子这种坚韧而又灵活的材料,并以竹条为唯一材料来进行小型装置创意设计。


本次工坊的目的是启发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用的视角,观察材料在不同状况下的重量,强度,韧性,等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创作出既满足形态造型,又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的设计。在工坊过程中,学生通过剖析传统材料和技术的特性和内涵,逐渐领会如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注入创造力、设计思维、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如何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联系起来的设计创意。


04 纸张设计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

Carmelo di Stefano


上海沃迪智能装备公司 设计总监
教育者


曾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

本次工作坊的主讲人是来自上海沃迪智能装备公司的设计总监Carmelo di Stefano,为期两天的工作坊是以理论+实践的方式进行的,工作坊以纸张的制作过程、方式、类别、特质、以及应用展开,从纸张的尺寸、重量、厚度、密度、硬度、摩擦力、纸张纤维、颜色等方面讲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平平无奇的纸张是如何变得更具丰富性和应用性。在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后,Carmelo教授学生们要注重设计思维,通过课堂的一个个小的实践活动,最终让学生们从一个室内的应用场景提取出情绪、特性以及颜色,通过纸张设计一个最小单位的纹样,并通过重复、对称等方式制作出一面面纸质的室内屏风。

05 “Animated · 注入活力”——素描的动态拓展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

宁宇


数字艺术创作者


曾任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师


在充满数字科技创意的今天,我们时常会忘记”艺术发生“的那一瞬,史前人类在岩洞里留下的那些手形印记。当这些“艺术”跨越万年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就像刚刚发生一般,似乎展示着人类对“存在”和“表达”的天生渴望……

“Animated · 注入活力”工作坊为大家提供一天的创作机会,以唤醒这种深藏在我们大脑中的原始基因。同学们用双手去触摸感受颜料,在同一张画布上尽情地轮流涂抹,去感受并创作这独特的艺术。相机会记录下画面变化的每一个瞬间,动画的本质是静止图像的连续播放。同学们不仅仅是担当画家的角色,更是编剧和导演!而“animate”正是源于拉丁语“animare”,意为“灵魂”和“生命”。学生们给静态的图像赋予了生命,使之充满了活力和动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用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动画故事,仿佛延续了史前人类在岩洞里留下的创意火花。这一天的课程不仅是技术的探索,更是对创意的尊重和释放。在动画的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魔力,也追溯到了人类最古老的创作欲望。


06 AR数字技术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

汪步菡


艺术家
硕士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ofTNA野是品牌主理人

本次AR数字技术工作坊,邀请了ofTNA野是品牌主理人汪步菡老师围绕《原始数据》展览中的AR案例,分享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工作坊以人机交互技术为出发点,分享趋势与技术、创意与应用。虚实结合、创意赋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汪老师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带领同学们区分AR、VR、MR等概念含义,然后围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作为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探讨我们能做什么,以及AR带来的十个行业趋势。在实践环节,汪老师带领同学们将《插画III》的课程作业进行了AR交互设计的尝试,从AR场景创建和可视化编辑功能,使学生学会拓展作品展示的边界。

07 RISO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

Fantom


摄影师 · 创意人 · 独立策展人 · 艺术出版人


福州不少创意品牌机构创始人


通过解读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结合孔版印刷的独特工艺,以及经由这种独特的版画印刷方式所产生的“废弃物”,开发丰富的艺术体验课程,通过与视觉传达专业进行课程搭建,体验不同印刷效果下的色彩碰撞。


08 版式结构下的新世界审美认同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

张昕萌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Protopaper design studio主理人

当我们在探讨版式设计之初我们的目的应该是服务阅读,从而解决阅读的顺序和节奏,还有阅读物所表达的感受,从而解决了观者和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日益发展的当下,版式所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加放大化,更加风格化,更加独立化,随之生出很多在基础版式之上的风格演变和结构型,这也正是设计的意义。这是一场持续性解决问题的历程,在当今的视觉传达中,具体内容的表达已然是基础需求,在这之上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审美认同和价值认同,版式从一个功能性工具,已然升级为新的审美价值认同体系。


01 揭开虚拟前沿——探索VR内容及AI在塑造元宇宙中的作用

主讲人

王烨


VIMO.CC品牌创始人
陕西唯慕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法人
观亦空间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西安仕科智库国际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


企鹅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顾问

此次讲座探讨了虚拟现实(VR) 内容在塑造元宇由中的关键作用,以 及人工智能(AI)如何推动这一创新 领域的发展。将逐步深入分析VR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的互动方式和数字世界的未来趋势。

02 六十年代以来的西方艺术

主讲人

曺垠暎

韩国圆光大学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国圆光大学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曺垠暎女士为艾德艺术设计学院2023级双语班学生进行了一场艺术史讲座。

讲座以现代艺术的历史节点为线索,以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艺术家、艺术思想、风格特征为主要内容,全面生动地介绍现代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相应的思想内涵,重点介绍196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演变趋势。


03 对话:数字、交互艺术的探究与赏析


主讲人

卢思屹


新媒体艺术家
保利艺术、中信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等品牌合作艺术家
天津理工大学教师


天津广播电视塔新媒体顾问

此次讲座从3D MAPPING、沉浸式影像、数字艺术装置、程序影像等方面介绍了数字艺术在文化演绎方向上的分类。

04 重塑时空维度--大地艺术节的策展与实践

主讲人

徐利

留法综合媒体装置艺术家

文化与艺术跨领域研究博士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讲师


大地艺术,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艺术家群体崇尚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文化,但对当今世界的景观艺术、公共艺术,甚至当代艺术影响深远。从古代的岩画、石刻,到现代的公共艺术,从荒野到都市,大地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促使着艺术不断走向特定的场域,这既拓展了艺术创新的时空维度,又在当今城市更新升级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唤醒环境的新的生机,重塑空间的场所精神,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社会审美。


05 人工智能时代——AI开启未来设计产业新范式


主讲人

于健昕


职业选择能力智能实验中心创始人
剑桥大学工程技术中心(包容性设计实验中心)研究员
澳汇普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鑫鼎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AI技术在各领域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基建”、“双循环”等政策的推动下,AI技术的应用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

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从医疗健康到金融服务,AI技术将重新定义各个领域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服务体验。在此背景下,AI技术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挖掘AI技术的应用,借助AI技术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此外,在AI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赋予人工智能更多优秀社会价值和责任,通过负责任的设计和包容性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向更加可持续、普惠、公正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的未来注入更多正能量。


06 “空间”的引诱:展览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影像表达


主讲人

杨西


博士、策展人、写作者、艺术史研究者


现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展览将作品放入特定的空间中,形成一种强制性的排序,让一系列语言在新的关系中相互渗透,以文本修辞的方式不断控制观众的感官注意力。而在当代艺术影像的展览中,艺术家和策展人往往跳脱出这种既定的排序,抛弃固有的银幕载体,在“展示”的语境中重新赋予影像诸多的现实“投射”,以此将我们观看影像的固有经验拉出影厅或是美术馆的“黑盒子”空间,形成另一种观看方式和感受通道。在今天,展示空间的变化导致观看方式进一步发生革新:建筑、文本、静态图像、现成品、装置、布景、影像道具甚至是影像制作时留下的剩余物等加以整合,在展览语境中都会成为影像重要的信息载体和阅读内容,使影像在新的展览空间中产生形态的变化,从“影像感”转化成为“影像性”。


07 数字艺术,从传统经典到现代自然的创新探索


主讲人

靳军

数字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学院副院长


讲座深入研究科技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经典艺术的影响,旨在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展开讨论。此次讲座将深入讨论在这一当代新生活方式的背景下,如何借助科技创新塑造现代数字艺术的语言与体验。此外,我们的艺术创作者和教师在当今社会中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手段,形成全新的传播途径和艺术表达形式。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技术与艺术的讲座,更是对当代的探讨社会变革中艺术角色的深刻思考。


08 地层、动物与荒野:当代艺术中朝向自然与非人的影像构建


主讲人

解睿

艺术家


研究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本次讲座主要通过艺术家自身的影像实践经历,由艺术家近年来关涉的话题——“人类世”所带来的思辨契机展开,延伸至当代影像艺术创作中具体的生态问题以及更广义的当下人类与自然的复杂关系。通过介绍人类世时代中影像艺术家的创作手法,深入分析艺术家在关注人类、生态、以及非人等内涵更广延的行星物质时,如何通过影像这一日益复杂的技术媒介为上述行动者赋能,敏锐地将自身创作与近年来媒介研究中的媒介转向同步,将上述人与其他行星物质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隐性关系显现出来,并持续对影像本体进行思考,使媒介本身与其他非人行动者更紧密地联结,进而探讨当下紧迫且愈发失控的现实危机。


英语学术海报展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在校园内开展了一场关于时尚观的调查。首先用一份充满好奇与探索的问卷,内容涵盖了对时尚的认知、时尚的表达方式、时尚方面的消费观念等各个方面,面向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放。其次围绕三个问题:“What changes you? What defines you? What makes you?”像深挖洞一样,面对学生、老师和校内保障人员进行深度交流。通过多元方式,最后集结成一场别出心裁的海报展,并用中英双语向大家解释本次调查的背景、实施过程、成果总结以及个人反思,又一次完成了师生之间对于“Fashion Leads or I Lead?”话题的深度讨论。

“非遗新风物”课程成果展

“非遗新风物”课程成果展依托《设计考察Ⅱ》课程,作品围绕西秦刺绣、凤翔木刻版画、凤翔泥塑、马勺脸谱等非遗主题,经实地田野考察,对非遗的造型、色彩、纹样等元素进行文化符号提取,从年轻人的视角以创新设计为发力点,激活非遗文化资源,使作品既能承载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地域特色,又能连接当下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竹见自然”


展览前言



创作是艺术家们将灵感转化为作品的过程,更是对创作主体的回应与表达。在本次“竹见自然”教学成果展,展示了参与工作坊的同学们对竹子这一自然材料的创作,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感受与再造。这些作品将带您进入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本次工作坊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们从自然界汲取灵感,并观察材料的轻巧和强度等特性,通过运用这些特性来创作有功能目的的设计作品。目标是透过对传统材料和技术特性的深入剖析,将创造力、设计思维以及动手能力注入到学生们的心灵中,从而孕育出一些融合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设计创意。这样的作品不仅仅关乎美学和功能,更深层次地阐释了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与和谐。通过此次工作坊及展览,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对于传统材料的尊重和认知,以及对于设计与创新的无限探索和激情。学会从竹子这样的朴素材料中发现无限可能,在自己的设计创作中注入独特性和灵感,同时保持了对材料本身特性的遵循和探索。

这样的一次工作坊不仅仅是对技能和知识的培养,更是为学生们开辟了一扇通向无限创意与想象力的大门。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将在设计的世界中传承和创新,以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方式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纸张工作坊成果展

undefined


此展览依托为期两天的“纸张工作坊”,以不同室内场景为基础,探索纸张使用中的丰富性和应用性。


在应用过程中,学生从纸张的尺寸、重量、厚度、密度、硬度、摩擦力、纸张纤维、颜色等方面探索不同类型的纸张特征,以纸张为材料通过使用模块化单元作为结构设计方法的物理原型来创建结构。


根据不同室内应用场景,提取出情绪、特性以及颜色,以纸张设计一个最小单位的纹样,并通过重复、对称等方式制作出一面面纸质的室内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