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味杂陈”的课堂学习成为一种体验——《多媒体影像Ⅱ》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参与

2023/06/21    阅读量:

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做事的成果上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效果,而知识的运用结合实践项目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用自己的能力将一项主题性的事件展示出来。在《多媒体影像Ⅱ》的课程上,我领会到了如何根据同学们自身特点和优势来进行因材施教,让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作为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数字媒体艺术2003班的学生,我用文字形式,也是第一次将我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表达出来。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像方向核心课程。授课班级为数媒(影像)2002班和数媒(影像)2003班。课程是在学生诸多基础课程基础上的集合与融合实践上、创作上的提高与理论上的系统梳理;是学生在掌握了诸多基础知识后的高级综合应用课程,使学习影像制作的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提升;并且培养学生真正具备影像的实际创作与制作能力。


课程通过前置《多媒体影像I》课程实践,学生能够具有基础摄影认知;平行开展的《数字娱乐》在课程设计中有内容链接,为后置课程做好影像叙事与技术支持。同时,该课程引导学生应用影像知识,深入生活,树立正确艺术观和创作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在《多媒体影像》的课堂上,两位老师在教学模式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在上张省会老师的课程时,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他每次都是手捧着一杯咖啡,而他的教学方式也有一点“变态”,老是一种让人感觉“高深莫测”的样子,你永远想不到他下一句话会是什么,他的思绪永远都是天马行空的。而曹冰洁老师,她的课堂更多的是严谨,虽然偶尔也会和我们开开玩笑,但在教学上,曹冰洁老师还是秉持着严肃认真的态度。


课程课题介入社会实践:将真题项目如乡村建设、在地文化推广等融入课程。用实践性课题、Workshop工作坊、真题项目及大赛(如“互联网+”等)推进课程教学。

“互联网+”比赛中,同学们以3-4人一组参与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习课程知识。基于项目式学习,将个人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做事方式分散在同学们感兴趣的不同项目中,因材施教,这可以或多或少的让我们独立去思考项目中的问题,同时发动同学们用不同的思维和想法去解决问题,将课堂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分院于 2023年4月12日举办了学院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本次比赛中数字媒体艺术2002班及2003班的《数艺青铜》、《菲林Film Community》《寓意》《“易”能》共四个项目入围校赛名单。

跨分院(艾德+工商)合作项目中,由课题组教师曹冰洁老师与信息工程学院巩冰老师共同负责,该项目是以艾德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02班、2003班部分同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几位同学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的,该种模式促进了两个学院间的交流,利用同学们不同专业的知识,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比赛项目。

曹冰洁老师带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同学与巩冰老师沟通“互联网+”项目

《多媒体影像II》课程后期由同学们参与商业项目,以参与并实践校内外真实项目为课程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及专业技能,运用影像的空间、声音、视点、运动、灯光等视听表达元素完成并实现影像拍摄方案。

项目实践课程的设计可以根据同学们不同的学习程度,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给予同学们校内、校外多个项目的选择,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参与到不同项目中去。

同学们分析影视商业项目工作全流程,从影视工作标准和程序的角度对已参与的项目进行实施,课程目的更多的在于让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这个项目中“要做什么?”“获得什么?”“最后得到些什么?”

利用项目实践让同学们将所学课程的技术及方法运用到真实项目的环境中,期间我们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冒险性”的困难和困境,但最终我们获得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不到的、更多的、更踏实的东西,同时我们了解了如何完成一个商业型项目,这对于以后就业和工作可以有众多帮助。

西一路拍摄花絮及项目合照

采访大四同学毕业花絮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季花絮及合照

除此之外,课程还特邀诸多国际前沿、国内一线的影像从业者重新回归校园,基于讲座、工作坊、大师课等载体,让课堂学习成为一种更为丰富的体验。课程从行业专家、达人的角度和同学们面对面真诚分享影像创作期间的宝贵心得,这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与创作的积极性。

工坊讲座发言及学习花絮图

讲座及工坊合影留念图

同时在工坊与讲座中学习了解到了:技术与媒介间的讨论、想象力在两者间如何进行联系、影像的变现手法、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如何用建模的方式构建出自己的游戏世界及创作电影过程中的灵感与趣事等,这些宝藏来自于课程中不同职业者们对于多媒体艺术的不同层面的理解。

2023WAFF青年影人计划 · 诗酒太白影像新生力创作营

《多媒体影像II》课题设置还包括新生力创作营活动,此次活动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电影家协会、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主办;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西安影视数据评估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活动宗旨在于发掘与培养、扶持大学生与青年电影人。参与院校有:天津师范大学、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湖南科技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辽宁传媒学院、西安外事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等12所高校,59名在校大学生共同参与。

谢钦老师与同学构思拍摄方式及花絮

35MM影像社团给参加创作营的同学提供了影像专业所需要的专业设备,同时提供给学生创作空间,所有拍摄后期制作工作也在社团中进行。


35MM影像社团工作状态照

同学们在课后的项目作业展示环节,教师依据学生个人及各小组作业质量,做出相应的课堂评价。在作业质量的评价规则中还推出“惩罚奖励机制”,“惩罚”如:歌舞等形式,将课堂有趣、欢乐的氛围拉满。不同于以往课堂上严肃、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影像II》的课堂上,因老师与同学间互动次数的增加,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不仅只有惩罚,对于项目中好的方案和想法的同学,也会采纳奖励制度,用这种机制调动同学们的参与度,增加老师与同学间的互动交流。

《多媒体影像Ⅱ》的“五味杂陈”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还包括课程中所有的项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我们参与实践项目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在以效果式学习的教学模块中,不仅发挥了我们每个人的优势,更是找到了自己的独特点,最终在理论基础上完成项目获得经验。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立于2010 年,是我国院校中较早一批设立此专业的院校。本专业以“后数字时代下的设计”为出发点,深度融合当代艺术与技术, 依托计算机虚拟影像设计与技术、多媒体设计理念和应用,开展面向数字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多媒体影像与交互设计两大领域前沿研发与创作,同时专注该领域的艺术设计与应用实践,培养具有新的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高端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