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开设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学生步入专业学习前,在第一年会进行扎实的设计基础类课程学习,即学科平台课程。基于学院对三个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学科平台课程将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化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和参与、团队合作、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分别设置实践和理论课程两大类别,其中实践课程包含《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素描》、《色彩》、《数字影像》、《设计基础》、《设计考察》,以培养学生二维视觉组织与表现能力、三维空间感知力、实验与制作习惯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课程包含《设计史》,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
《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作为学科平台组的启动课程,设置在新生入学的前两周。课程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设计氛围,提升对设计的兴趣,挖掘潜在的设计意识。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迅速了解设计和制作的全流程,激发学生在过程中的思考和创造意识,考验对待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在课程设计上,主要分为游戏、讲授、实践三大部分。游戏部分侧重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将引入设计氛围,注入团队协助的概念,并启发学生思考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讲授部分侧重引导学生对设计理念和实践方式的基础认知,了解设计的全流程,并培养随时记录的习惯。实践部分侧重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工具使用、材料分析与选择,结构设计与实现,最终完成项目任务目标。






《素描》课程通过绘画的训练与实践,体现“做中学”的课程理念。运用手、脑配合,使学生能够具备观察、手绘及表现能力。课程主要讲授造型结构表现的方法,透视基本原理,形态分析与提炼,绘画元素的组织与表达。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多元的观察方式,训练学生对形体结构的分析能力和描绘能力。同时本课程通过形态的观察、分析、提炼,训练学生能够从生活物象中发现规律及形式美,通过课题的绘画实践与探索,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发展个人的兴趣和媒介技法,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该课程经过多年建设,教学体系与内容完善,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被评选为“陕西省级精品课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励。





学生作品
《色彩》课程2021年被认定为陕西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旨在掌握色彩基本原理,提高色彩的概括整合、提炼归纳能力。通过对于数字色彩媒介和色彩原理的实践应用,拓展对色彩及其表现形式的认知能力,结合课题的实践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索色彩表现的多种可能性,并能够在理解色彩的本质同时进行综合色彩应用。
多维度线上线下结合,结合当代数字化发展趋势及艺术新型方向教育教学发展,将色彩教育理念和数字技术应用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多元化挑战学习内容,课程以课题驱动教学为主线,通过学习配色理论、训练基础技能、表达色彩创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养学生色彩语言的综合实践能力。
艺术类课程思政框架,在教学上通过展览与赛事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究为目标,关注知识的外延及素质发展,达到与设计专业的有序对接。






学生作品
《数字影像》课程2009年授课至今,教学成果丰硕。2018年荣获省教育厅“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2020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生课程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影像竞赛与展出,13次获等级奖、优秀组织院校奖。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作品中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校级“最佳课程设计奖”、“优秀教师奖”、“优秀青年教师奖”、“师德先进个人”等奖项。
该课程在教学中着重影像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将摄影与设计、纯艺术、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及文化传播密切结合起来,了解当下作为主流的动静态视觉语言应用方法,为后续课程做好基础教学。






学生作品
《设计基础》课程是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学生作品获得多项专利,在平行课程中是唯一一门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科基础角度出发,以艺术设计类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毕业要求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图形认识、图形组织、设计流程梳理能力。
课程采用由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方法与过程,相较于以主观经验和感性创作为主的传统构成理论灌注,以多样性媒介进行形式感的分析与构建导向,基于构成基础知识和实践设计创作,重视发散性思考、动手实践、制作流程体验三个步骤;逐步递进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经验延续意识,为高年级课程打好基础。课题从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需求、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性、专业发展方向以及进行基础设计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不同类型的课题来训练学生,了解基本的视觉元素呈现方式,熟悉图形形态、图形基本构成原理、身体与空间尺度测量、设计制图、实物呈现方法等知识点。




学生作品
《设计史》课程设计依循时间线索,内容集中呈现工业革命至今的设计发展历程。“设计中蕴含着生活方式、价值观、时代精神以及意义的生产与认同,兼具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元素”,因此课程主张将设计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进行探讨,基于历史事实及相关图文资料,围绕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及作品展开分析与研究。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作品描述、风格分析与比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与过程,理解当下设计领域多元并存的现状源何而来以及对于未来设计走向和趋势的思考。课程注重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除课堂教学外,辅以相关阅读和影像资料观看等课外拓展学习,提升设计审美及专业基础理论素养。






《设计考察Ⅰ》作为大一的最后一门专业课,《设计考察Ⅰ》将用最生动的方式带学生了解设计的诞生。在这里学生不再只是一名学生,更是设计师、调查员、演讲者、展示家。每位同学将重新认识身边的伙伴,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同时也将再度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无限的潜能。课程通过调研-洞察-创新解决方案-快速验证,四个环节与学生经历设计不为人知的部分。丰富有趣的案例与亲身实践的经历,让紧张的两周充实又快乐。带着这些丰富的体验,学生将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专项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