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建国大学(BINUS University)设计学院教授, 国际化合作中心负责人、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视觉传达系访问教授
Hanny Wijaya教授拥有丰富的国际交流项目经验,走访世界多所艺术与设计名校,策划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并与各个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包括东京工科大学设计学院、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学院、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等。近年来,Hanny Wijaya教授更是在国内众多院校做工作坊及演讲,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的学术项目都无一例外的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认可与喜爱。
在上周,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再次有幸邀请到Hanny Wijaya教授,特意为师生带来了两场工作坊:《当代文化实践中的西方艺术史》和《城市环境设计视角下的物质文化》,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教学以及艺术创作中,建立自己对学科、对艺术创作的理解。
工作坊 I :当代文化实践中的西方艺术史
Western Art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Practice
西方艺术史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对学习艺术和设计的学生来说,主要从理论和观念方面引导大家对艺术的理解,思考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然而学生往往更喜欢实践性的课题练习多过理论的学习,如何进行课程的内容和课题设计,能使学生积累专业学习和创作素材,一直是教学上的一个重点和难题。针对这种情况HannyWijaya教授直言道,在设计领域,理论知识的习得尤为重要,这会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思维(conceptual thinking)和语境思维(contextual thinking),从而能够进行概念性和情境性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创作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学生小组讨论

在工作坊中,Hanny Wijaya教授用实践主导型研究(practice-led research)和融合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方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西方工艺运动的艺术史知识,特别是其风格和技巧,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设计一张包含自己姓名的专属“藏书签”(Ex Libris)。

藏书签
学生们小组协作,利用手机线上做历史知识的调研和搜索,用思维导图(Mind Mapping)进行头脑风暴,写下自身对这段工艺美术运动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在短短一下午的时间内,构思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藏书签”。这样学习史论过程中结合设计与实践的练习经历,让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有巨大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进行创作

Hanny Wijaya教授点评学生创作


部分师生工作坊创作的藏书签
工作坊II:城市环境设计视角下的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 in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艺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发生联系,因为每个人对她有不同的解读。
设计,传达了一种信息和观者沟通,同时激励观者去做一些事情。
Hanny Wijaya教授在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城市环境设计视角下的物质文化》工作坊时,首先跟学生探讨大众对艺术与设计的解读与功用。她借用设计师John O'Nolan的理论, “Good art is interpreted. Good design is understood”, 然而当下随着全球化以及全球范围内各类问题的滋生,设计的跨领域性日渐凸显,而且越来越重要。当下,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美观性和创作性上,好的艺术品和设计品都需满足,比如城市的公共艺术装置。

Creative Bus Stop

Interactive Light Swings Project
而在设计品的功能性上,需从跨领域和跨文化的思维体系上思考和设计,比如以联合国呼吁的变革世界的17个目标为核心来创造设计,以解决全球问题。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

Blue Carpet Projects
在这样的前提下,以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为主,学生们分别以公共信息系统、公共交通、公共健康、公共娱乐、公共灯光、以及公共艺术为设计纲要,需完成一项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设计。

小组讨论创造思维导图
学生们同样小组协作,用游戏抓阄的方式进行随机选题。在概念设计这一阶段, Hanny Wijaya教授强调了设计调研的重要性,引导大家采用5W1H策略进行思考和调研,以发现城市环境视角下的物质文化的设计问题,并定义相应的设计问题,逐渐明晰自己的设计流程。

Double Diamond Model双钻模型设计流程

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思维导图

Hanny Wijaya教授为学生签发工作坊结业证书
两场不同主题的讲座,Hanny Wijaya教授不仅跟学生分享了自己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实践方法,也向各学科的老师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和调研方法有效的结合到实践教学指导中,以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方法,带着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运用多种工具和模型,探索挖掘着新的概念、视角与想法。

工作坊师生大合照:第一场

工作坊师生大合照:第二场
工作坊结束时,看到大家全心的投入与创造,Hanny Wijaya教授为每位参与工作坊的学生颁发了自己设计的工作坊结业证书,相信这短短两天的分享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注入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