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故事> 正文

得奖者说:设计从生活中诞生 |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作品荣获GDC 设计奖 2019大奖

2019/12/21

12月7日, GDC 设计奖 2019获奖作品展览开幕式及颁奖典礼在深圳隆重举行。


GDC 设计奖(GDC Award)创立于1992年的中国深圳,每两年举办一次,通过褒奖和推介最优秀的设计来激励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群体,被誉为「全球华人最顶尖设计奖项」。


GDC 设计奖 2019围绕主题“设计改变的价值”,向五个方向探寻卓越的设计作品,组委会共收到全球参赛作品数量8136件,创下历史收件记录新高,决选出优异奖作品数量384件,其中专业组273件、学生组111件,入选率4.7%,每一件入围作品,都可谓过五关斩六将,殊为不易。



此次在GDC 设计奖中,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两位同学周宇璐与杨淑涵通过海报作品《昆虫科普2019》在“GDC 设计奖 2019”学生组A-5海报类提名奖

《昆虫科普2019》

 

-作者:杨淑涵 周宇璐

-指导老师:翁安华

-作品介绍:昆虫的世界对于人类来说有许多未知方面,它们有着多姿多彩的奇妙生命形态,而这些奇妙的生命形态正是它们为了适应在自然环境里生存的一种智慧。于是我们将一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昆虫外形进行视觉化处理,并设计出海报及衍生品展现出来呈现给大家,让大众了解和探索昆虫世界的奥妙,祈望人类与自然生灵和谐共存。








          



此次,我们采访了周宇璐与杨淑涵,和他们聊了聊作品背后的自己和历程,同时也采访得奖作品指导老师——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翁安华老师,了解了有关《昆虫科普2019》这个作品背后更多的故事和点滴,以及从中延伸出有关设计、艺术的观点和思考。




创作者谈:

大多数设计都从生活中诞生




周宇璐                            杨淑涵





-此次在GDC设计奖的获奖作品《昆虫科普2019》想要表现的是什么?


周宇璐:昆虫的世界对于人类来说有许多未知方面,它们有着多姿多彩的奇妙生命形态,而这些奇妙的生命形态正是它们为了适应在自然环境里生存的一种智慧。于是我们将一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昆虫外形进行视觉化处理,并设计出海报展现出来呈现给大家,让大众了解和探索昆虫世界的奥妙,祈望人类与自然生灵和谐共存。

杨淑涵:是这样的。

-启发你们去做这个作品的灵感/契机来源于?

周宇璐:与翁老师的讨论沟通决定的,人们往往关注宏大引人注目的事物,忽略脚下微小的事物,人类太骄傲了,骄傲必然灭亡,要对万物有敬畏之心。

杨淑涵:灵感主要来源于昆虫为了适应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这组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比较亮眼而突出的,色彩选择也很鲜艳,当时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风格?

周宇璐: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昆虫自身颜色就十分艳丽,另一方面是夸大特征形态,重视结构颜色的对比协调,寻找和谐之美。自然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颜色明亮的,可爱的。

杨淑涵:吸引人眼球,突出形式感。



《昆虫科普2019》相关衍生作品


-在设计上,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为什么?

周宇璐:我看了很多书,但是思想混乱,对于设计没有清晰的逻辑,我的指导老师翁安华老师一步步引导超级认真负责,给了我一条设计道路与思维模式。很感谢翁老师。再者就是日本设计师永井一正先生,他的作品很多人与自然的主题,风格独特给我很多启发。

杨淑涵:翁安华老师,因材施教,很细心,开拓我的眼界,给我很多帮助。

-如果要你去定义什么是设计,你会怎么概括或者说诠释它?

周宇璐:这是个大话题,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据说俄国画家苏里科夫晚年迅游画廊,看见一画,画美丽优雅的贵妇人,感慨,艺术最重要的是要美啊!又看见一副小画,画穷苦人家,许久老泪纵横,说“艺术最最重要的是善良”,我想最重要的是美和善良吧

杨淑涵:其实设计主要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大部分的设计都是从生活中诞生的,把计划和设想结合再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过程。


《昆虫科普2019》相关衍生应用


-平时会通过什么渠道去汲取更多的营养和新知?

周宇璐:设计网站,公众号,设计书记,和国内外艺术家设计师聊天。

杨淑涵:首先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其次平时主要是看一些设计类的公众号和app,有时遇到感兴趣的书也会买一些。

-学院对于你的教育和培养在哪方面让你觉得是比较有意义、有影响的?

周宇璐:学院的资源对我影响很大,各个工作室帮我把想法变为现实,不管摄影的,印刷的,切割制造的等等有条件实现,各种各样展览,邀请的设计大咖对我很有帮助。

杨淑涵:学校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

-未来有什么计划和想法吗?

周宇璐:深造,游学,拯救世界。

杨淑涵:未来还是想继续从事这个专业,做出一些不错的成绩。



《昆虫科普2019》相关衍生系列




指导老师访谈

设计让生活变得很美好






在周宇璐与杨淑涵的访谈中,频频提到了一个人,就是现任教于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兼职教师翁安华。


翁安华老师曾有多年的实践项目设计与设计教学经验,在90年代初期曾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交流学习,并主持设计了西安交响乐团、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logo等作品。


他在交流中提到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和启发,“要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视觉语言去表达内容”,这是这位言传身教的老师一直强调的。


翁安华



-您觉得设计是能够教授的吗?


翁安华:当然可以。不过这不是一个人所能做到的事,要依靠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其教学团队的同仁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一种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同时在针对相关的设计项目或者设计课题时,应去感受、选择、理解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善于感觉和观察、思考、认识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才能有效地理解你所发现和选择的目标意义,并努力探索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用合适的视觉语言去完成设计。


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内容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创作过程的基本流程、规律和方法,并在艺术创作理论及现代设计观念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启发、示范、引导等手段结合其课题进行设计。重要的是应从实际出发,符合现代设计观念,且能够达到主题表达明确,设计方法运用得当,同时具有个人设计风格的和美学价值的设计作品。


-那这种引导要如何做到呢?


翁安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在完成设计课题时,是没有统一或同样的结果的,你要明晰自己学生每个人的性格和优点,才能引导并激发出他的个性特征并使其放大发挥出来,同时尽可能地让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形式表述。


比如《昆虫科普2019》这个作品,这些昆虫能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实际上也是一种智慧,生命的智慧。那么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要强调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理解选题和认知这方面相关的科普知识与昆虫生存所适应的自然环境等内容,然后才能谈到运用综合的专业知识与设计能力,并结合用自己的情感与理解创作出昆虫的象征性符号形态,同时将设计概念或设计理念转化成为可视化的视觉形态加以表达,从而达到海报设计的沟通与共享的传达目的。


-您觉得视觉传达专业未来的走向和发展是怎样的?


翁安华:今天,现代设计在媒介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设计从传统的纸质载体过渡到数字载体。这种变化对视觉设计产生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如动态版面的设计,信息设计等。但是作为基本要素的设计内容仍然是学习视觉设计的必要基础,如图形及字体设计,基础的版面设计等。另外专业软件的不断更新使设计的手段更加丰富,或者说带来了一些新的设计风格,我的态度是保持设计观念的更新但又要坚守设计的不变的根本内容。这样面对多样化的未来我们能够具有一种良好的适应性并能够不断发展自身的创造力。



杨淑涵、周宇璐与导师翁安华在毕业展现场




无论是周宇璐与杨淑涵作为创作者谈自己所设计的作品,还是翁安华老师作为指导者去聊设计教育对于学生和未来的影响,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通的点,那就是对于设计的尊重和热爱。

其中一个细节令人动容,翁安华老师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在90年代初从京都回国的时候,行李箱里装满了一整箱在日本学习时买下的设计类书籍和CD,他在回忆中这样说,“你会感到设计是很重要的,它在改变你的生活和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你真心诚意地觉得,设计让生活变得美好。”



--


视觉传达设计

Graphic Design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学科平台建设与教育体系规划中,作为其余两个专业(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平台,并与其他两个专业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其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平面设计能力为基础,具备品牌设计和新媒体设计能力,拥有设计思维和视觉传播能力的视觉设计师。